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绪论第13-19页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选题缘由第13-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第14-15页
  (二)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三、 研究基本思路和拟创新之处第17-19页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7页
  (二) 拟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问题与方法第19-29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基本内涵第19-21页
  (一) 观念更新的基本内涵第19-20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 观念更新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第21-22页
  (二) 观念更新与思想解放的关系第22-24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历史依据第24-26页
  (一) 历史现实基础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差距第24-25页
  (二) 苏联模式的僵化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第25-26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现实要求第26-29页
  (一) 实践是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第26-27页
  (二) 资本主义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挑战和机遇要求第27-29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历史进程第29-54页
 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初步探索第29-31页
  (一) 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观念的酝酿第29-30页
  (二)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提出第30-31页
 二、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重大突破第31-40页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第31-32页
  (二) 市场与计划关系的重新认识与实践探索第32-34页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第34-35页
  (四)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理论突破第35-38页
  (五)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第38-40页
 三、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重要理论成果第40-46页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的新认识第40-42页
  (二)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展第42-44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44-46页
 四、 建设高度自觉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46-48页
  (一)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第46页
  (二) 深化对社会主义运动整体性的认识第46-47页
  (三)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47页
  (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47-48页
 五、 培育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念第48-50页
  (一) 建立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49页
  (二) 坚持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第49页
  (三) 坚持解放思想和勇于创新,自觉担当历史责任第49-50页
 六、 建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观念体系第50-54页
  (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50-51页
  (二)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51-52页
  (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52页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52-53页
  (五) 建设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模式第53页
  (六)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第53-54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基本经验第54-59页
 一、 观念更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第54页
 二、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主导和主体第54-56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第55页
  (二) 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第55-56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基本原则第56-57页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57-58页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有机统一第58-59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更新的重要启示第59-63页
 一、 观念更新是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和重要体现第59-60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要求第60-61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路径第61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任务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分析
下一篇: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