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破产法论文

我国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法律思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5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页
 三、 研究方法和意义第13-15页
第二章 自然人破产制度概述第15-22页
 第一节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概念第15-17页
  一、 自然人破产的定义第15-16页
   (一) 破产的含义第15页
   (二) 自然人破产的含义第15-16页
  二、 自然人破产与法人破产的比较第16-17页
   (一) 自然人破产与法人破产的区别第16-17页
   (二) 自然人破产与法人破产的联系第17页
 第二节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第17-22页
  一、 大陆法系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第17-18页
  二、 英美法系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第18-19页
  三、 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第19-20页
  四、 多数国家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0-22页
   (一) 我国破产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0-21页
   (二) 多数国家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2-31页
 第一节 自然人破产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分析第22-25页
  一、 自然人破产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法理分析第22-24页
   (一) 破产制度是解决权利冲突的理性选择第22-23页
   (二) 自然人破产制度体现法律公平、正义原则第23-24页
  二、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第24-25页
   (一)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第24页
   (二)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顺应经济主体多元发展的需要第24-25页
   (三)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第25页
 第二节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第25-28页
  一、 顺应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发展的需要第25-26页
  二、 缓解“执行难”问题,树立公众对司法权威的信赖和尊重第26页
  三、 弥补立法空白,完善破产法体系使其与国际接轨第26-27页
  四、 减少私权滥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第27-28页
 第三节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28-31页
  一、 我国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了制度支持第28-29页
   (一) 物权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奠定现实基础第28页
   (二)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了可能第28-29页
  二、 我国破产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经验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有益尝试第29页
   (一) 专业的法律人才和破产法理论研究成果,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第29页
   (二) 大量的司法案例、经验的积累为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有益尝试第29页
  三、 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有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可供借鉴第29-31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第31-46页
 第一节 破产能力第31-33页
  一、 破产能力概述第31页
  二、 破产能力的立法模式比较第31-32页
   (一) 商人破产主义第31页
   (二) 一般破产主义第31-32页
  三、 我国破产能力的立法模式选择第32-33页
   (一) 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决定了“一般破产主义”成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然立法模式选择第32页
   (二) 一般破产主义符合我国经济主体多元发展的需要第32-33页
   (三) 一般破产主义是世界破产法的发展趋势第33页
 第二节 自然人破产原因第33-37页
  一、 自然人破产原因概述第33-34页
  二、 自然人破产原因的立法模式比较第34-36页
   (一) 概括主义第34页
   (二) 列举主义第34-36页
  三、 我国自然人破产原因的立法模式选择第36-37页
   (一) 我国成文法的立法传统决定了概括式立法模式的选择第36页
   (二) 概括式立法模式更适合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国情第36-37页
 第三节 自然人自由财产制度第37-39页
  一、 自由财产制度概述第37页
  二、 自由财产范围的比较第37-38页
   (一) 美国自由财产的范围第37-38页
   (二) 日本自由财产的范围第38页
   (三) 香港和台湾自由财产的范围第38页
  三、 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中自由财产的范围第38-39页
   (一) 破产人及其抚养人生活必需品第38-39页
   (二) 破产人职业必需品第39页
   (三) 对破产人有情感因素和特定精神价值的物品第39页
 第四节 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第39-41页
  一、 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概述第39页
  二、 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模式比较第39-40页
   (一) 当然免责主义第39-40页
   (二) 许可免责主义第40页
  三、 我国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40-41页
   (一) 从积极方面规定免责事由,使免责制度落到实处第40-41页
   (二) 从消极方面规定不予免责的事由,维护债权人利益第41页
   (三) 规定撤销免责的事由第41页
 第五节 自然人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第41-46页
  一、 自然人破产失权制度概述第41-42页
   (一) 自然人破产失权制度介绍第41页
   (二) 自然人破产失权制度的立法例第41-42页
  二、 自然人破产复权制度概述第42-44页
   (一) 自然人破产复权制度介绍第42页
   (二) 自然人破产复权制度的立法例第42-44页
  三、 我国自然人破产失权和复权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44-46页
   (一) 我国自然人破产失权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44-45页
   (二) 我国破产复权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