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二、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民间融资概述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民间融资的内涵和外延 | 第19-20页 |
一、金融和融资的涵义 | 第19页 |
二、民间融资的内涵和外延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本文对民间融资的界定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民间融资的特征与法律属性 | 第21-25页 |
一、民间融资的特征 | 第21-23页 |
二、民间融资的法律属性 | 第23-25页 |
第四节 民间融资的功能 | 第25-26页 |
一、对市场经济体制作了有益的补充 | 第25页 |
二、通过民间融资,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所需的资本,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 第25-26页 |
三、民间融资成为了贷款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 第26页 |
第三章 国外的民间融资制度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民间融资制度 | 第26-28页 |
一、法律保护 | 第26-27页 |
二、设立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 | 第27页 |
三、由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 第27页 |
四、融资体制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德国的民间融资制度 | 第28-29页 |
一、法律保护 | 第28页 |
二、设置专门机构,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 第28-29页 |
三、设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 | 第29页 |
第三节 日本的融资制度 | 第29-30页 |
一、背景及政策目标 | 第29页 |
二、法律保护 | 第29-30页 |
三、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 第30页 |
四、设立融资担保体制 | 第30页 |
第四节 国外融资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我国民间融资的兴起与发展 | 第32-33页 |
一、我国民间融资的兴起 | 第32页 |
二、民间融资的发展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放贷情况分析以及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放贷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二、商业银行放贷情况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 第34页 |
第三节 目前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第34-36页 |
一、操作不够规范 | 第34-35页 |
二、缺乏有效监管 | 第35页 |
三、民间融资的运作完全靠道德、行规、行业习惯等约束 | 第35-36页 |
四、民间融资始终存在较大的风险 | 第36页 |
第四节 “吴英案”对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吴英案”的最新消息 | 第36页 |
二、关于“吴英案”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社会舆论对“吴英案”的思考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民间融资的运作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需求 | 第38-42页 |
一、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 | 第38-40页 |
二、民间融资的需求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民间融资的组织形式 | 第42-47页 |
一、民间借贷 | 第42-43页 |
二、民间集资 | 第43-45页 |
三、合会 | 第45-46页 |
四、银背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资金使用情况及还款情况 | 第47页 |
一、资金的使用情况 | 第47页 |
二、还贷情况 | 第47页 |
第六章 构建我国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区分民间融资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 第47-52页 |
一、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47-51页 |
二、对民间融资与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区别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建立健全民间融资制度 | 第52-59页 |
一、建立民间融资法律体系 | 第52-56页 |
二、建立健全民间融资配套运行机制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8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