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评述 | 第15-43页 |
第一节 技术溢出理论 | 第15-36页 |
·技术溢出的理论文献评述 | 第15-24页 |
·技术溢出的实证文献评述 | 第24-36页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36-40页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36-37页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37页 |
·内部化理论 | 第37-38页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38页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技术授权理论 | 第40-43页 |
·技术授权的理论文献评述 | 第40页 |
·技术授权的实证文献评述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选择 | 第43-65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投资方式选择的理论研究 | 第45-55页 |
·基本模型 | 第45-48页 |
·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 第48-49页 |
·东道国福利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选择 | 第49-51页 |
·模型的拓展 | 第51-55页 |
第三节 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实证研究 | 第55-65页 |
·理论模型 | 第56页 |
·样本的选取与样本解析 | 第56-58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模式与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第65-7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5-68页 |
第二节 基本模型 | 第68-70页 |
第三节 均衡结果 | 第70-77页 |
·母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 | 第70页 |
·东道国的社会福利 | 第70-71页 |
·东道国社会福利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关系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模式与社会福利:二次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77-9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基本模型 | 第79-82页 |
第三节 二次技术溢出对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 | 第82-84页 |
第四节 二次技术溢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84-91页 |
·二次技术溢出对本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84-88页 |
·二次技术溢出对外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技术溢出与技术授权 | 第91-10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1-93页 |
第二节 基本模型 | 第93-95页 |
第三节 对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授权问题 | 第95-106页 |
·只对上游企业进行技术授权 | 第95-99页 |
·对下游企业授权 | 第99-104页 |
·同时对上下游企业授权 | 第104-106页 |
第四节 技术拥有企业的技术授权策略 | 第106-109页 |
·将下游企业逐出市场的技术授权 | 第106-107页 |
·单位产出费等于企业边际成本的技术授权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9-113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109-111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9-111页 |
·创新点 | 第1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 | 第111-113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1-112页 |
·后续研究方向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附录 | 第123-139页 |
附录 A 《第三章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选择》证明与数据 | 第123-131页 |
附录 B 《第五章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模式与社会福利:二技术溢出的影响》的详细证明 | 第131-133页 |
附录 C 《第六章技术溢出与技术授权》的详细证明 | 第133-139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