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一 系统发育地位及分类系统学研究 | 第11-13页 |
二 生活史研究 | 第13-15页 |
三 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宿主及其与虫体关系的研究 | 第15-17页 |
四 培养的研究 | 第17-19页 |
五 展望 | 第19-20页 |
六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一章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上的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形态学重描述及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 第22-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虫体采集与形态学研究 | 第22-23页 |
·虫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部分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24页 |
·虫体形态学部分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页 |
·生物学部分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24页 |
·钟形钟虫形态学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蛋白银染色步骤 | 第24-25页 |
·硝酸银染色步骤 | 第25页 |
·钟形钟虫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25-27页 |
·DNA 提取 | 第25-26页 |
·引用引物 | 第26页 |
·DNA 扩增和凝胶电泳 | 第26页 |
·PCR 产物回收、连接、克隆和测序 | 第26-27页 |
·SSU rRNA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和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38页 |
·虫体形态学结构 | 第27-32页 |
·SSU rRNA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地位 | 第32-38页 |
3 讨论 | 第38-42页 |
第二章 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的无性繁殖方式 | 第42-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虫体采集与培养 | 第43页 |
·微吸管的制作 | 第43页 |
·虫体生活史的研究方法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病的调查 | 第52-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虫体的采集与观察 | 第52-53页 |
·水样采集与水质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 | 第53-57页 |
·中华绒螯蟹上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附着情况 | 第53-55页 |
·中华绒螯蟹养殖塘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变化情况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61页 |
·中华绒螯蟹上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附着情况 | 第57-58页 |
·中华绒螯蟹养殖塘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变化情况 | 第58-59页 |
·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对虫体附着的影响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