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5页 |
·电子商务的含义 | 第19页 |
·电子商务的模式 | 第19-21页 |
·B2B模式 | 第19-20页 |
·B2C模式 | 第20页 |
·C2C模式 | 第20页 |
·B2G模式 | 第20页 |
·C2G模式 | 第20-21页 |
·G2G模式 | 第21页 |
·SNS-EC模式 | 第21页 |
·电子商务的作用 | 第21-22页 |
·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 | 第22-25页 |
3 农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及现状 | 第25-33页 |
·农业的特点 | 第25-27页 |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30页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第27-28页 |
·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28-30页 |
·电子商务在农业的实施状况 | 第30页 |
·农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意义 | 第30-33页 |
4 我国农业开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33-34页 |
·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 第33页 |
·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落后 | 第33-34页 |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 第34-35页 |
·农业信息资源组织手段落后 | 第34页 |
·农业网络信息标准不统一 | 第34页 |
·农业网络信息发布不规范 | 第34页 |
·农业数据库建设不齐全 | 第34-35页 |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薄弱 | 第35页 |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农业信息服务定位不准确 | 第35页 |
·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单一 | 第35页 |
·农民整体信息素质偏低 | 第35-36页 |
·农民信息需求意识强度不一 | 第36页 |
·农民信息需求心理不稳定 | 第36页 |
·农业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匮乏 | 第36-37页 |
·农业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待完善 | 第37-38页 |
·基层领导对农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 第37页 |
·政府对农业电子商务投入不足 | 第37页 |
·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 第37页 |
·农业产、学、研缺少良好的合作机制 | 第37-38页 |
5 我国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 第38-42页 |
·我国农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 | 第38-40页 |
·信息联盟服务商模式 | 第38页 |
·农民信息服务商模式 | 第38-39页 |
·企业信息服务商模式 | 第39-40页 |
·综合服务商模式 | 第40页 |
·我国相关农业电子商务网站介绍 | 第40-42页 |
·北京新华国信科贸有限公司网站 | 第40-41页 |
·中农网电子商务网站 | 第41-42页 |
6 我国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 | 第42-47页 |
·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实质 | 第42页 |
·我国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主要模式 | 第42-45页 |
·政府门户信息服务模式 | 第42-43页 |
·农业电子商务中介模式 | 第43-44页 |
·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模式 | 第44-45页 |
·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与功能 | 第45-46页 |
·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价值 | 第46-47页 |
7 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应用案例 | 第47-53页 |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网 | 第47-49页 |
·网站背景 | 第47页 |
·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应用方案 | 第47页 |
·应用效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利用淘宝网的"沙集模式" | 第49-53页 |
·"沙集模式"概况 | 第49页 |
·"沙集模式"分析 | 第49-52页 |
·"沙集模式"总结 | 第52-53页 |
8 论文总结和未来工作 | 第53-55页 |
·论文总结 | 第53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53-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