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提升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第8-10页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第8-9页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第9页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第9-10页
   ·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现状研究第14-28页
   ·问卷调查第14-15页
   ·数据分析第15-23页
     ·大学生们对幸福感的理解第15-16页
     ·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幸福感总体比较第16-17页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比较第17-20页
     ·家庭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第20-21页
     ·消极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第21-23页
   ·调查结果第23-28页
     ·贫困生的幸福感总体状况第23页
     ·贫困生的经济状况第23-24页
     ·贫困生的成长环境第24页
     ·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第24-26页
     ·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第26-28页
第三章 当前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第28-34页
   ·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客观原因第28-31页
     ·经济情况困难是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基础原因第28-29页
     ·成长环境缺陷是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外在原因第29-31页
   ·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主观原因第31-34页
     ·思想困惑是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根本原因第31-32页
     ·心理问题是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第32-34页
第四章 提升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的策略第34-44页
   ·完善资助体系是贫困生幸福感提升的助推第34-37页
     ·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第34页
     ·推行贫困生“延时认定法”第34-37页
   ·优化成长环境是贫困生幸福感来源的依托第37-40页
     ·构建社会人文关爱贫困生的格局第37-38页
     ·优化社会总体道德环境第38页
     ·构建社会资助贫困生的体系第38-39页
     ·构建“家”文化宗亲脉络氛围第39-40页
   ·确立自强精神是贫困生幸福感来源的主体第40-42页
     ·帮助贫困生在思想上积极上进第40页
     ·帮助贫困生在学习上奋力争先第40-41页
     ·帮助贫困生在经济上勇于自立第41页
     ·帮助贫困生在规划发展上大胆前进第41-42页
   ·培养健康人格是贫困生幸福感来源的基石第42-44页
     ·提升贫困生对幸福的认知第42页
     ·帮助贫困生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第42-43页
     ·引导贫困生知恩图报第43页
     ·培养贫困生的宽容精神第43-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第48-4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习得性无助的干预研究--以赣州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