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齿轮的修形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齿轮齿廓修形原理 | 第11-13页 |
| ·齿轮齿向修形原理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齿轮齿廓修形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齿轮齿向修形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齿轮啮合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43页 |
| ·啮合齿轮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0-28页 |
|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 | 第20-21页 |
| ·齿轮啮合区域的选定 | 第21-23页 |
| ·啮合齿轮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 ·经典的接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 第28-31页 |
| ·赫兹接触理论 | 第28-30页 |
| ·接触有限元方法 | 第30-31页 |
| ·啮合齿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齿轮啮合的有限元分析 | 第33-42页 |
| ·载荷分布情况 | 第33-35页 |
| ·传递误差和啮合刚度 | 第35-38页 |
| ·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齿轮的齿廓修形 | 第43-52页 |
| ·齿廓修形方法 | 第43-44页 |
| ·齿廓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 ·修形曲线的确定 | 第44-45页 |
| ·修形长度的确定 | 第45页 |
| ·最大修形量的确定 | 第45-46页 |
| ·齿廓修形的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46-51页 |
| ·齿廓修形对载荷分配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齿廓修形对传递误差和啮合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齿廓修形对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齿轮的齿向修形 | 第52-60页 |
| ·齿向修形方法 | 第52-54页 |
| ·齿向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54-56页 |
| ·鼓形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 ·鼓形中心的确定 | 第55-56页 |
| ·齿向修形的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56-59页 |
| ·齿向修形对传递误差和周向位移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齿向修形对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齿轮啮合的时变性分析与修形的影响 | 第60-76页 |
| ·齿轮啮合的模态分析 | 第60-63页 |
| ·齿轮啮合的时变性接触模型 | 第63-66页 |
| ·属性的定义及网格的划分 | 第63页 |
| ·接触和PART的定义 | 第63-64页 |
| ·载荷的施加 | 第64-66页 |
| ·齿轮啮合的时变性分析结果 | 第66-72页 |
| ·法向接触力和接触应力 | 第66-67页 |
| ·齿轮啮合的时变性响应 | 第67-69页 |
| ·临界节点的应力和时变性响应 | 第69-72页 |
| ·修形对齿轮啮合时变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 ·修形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72-74页 |
| ·修形对时变性响应的影响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