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处理模式综合效益的比较及优化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3 病死猪处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27页 |
·病死猪处理的主要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 第20-23页 |
·掩埋法的含义和特点 | 第20-21页 |
·焚烧法的含义和特点 | 第21-22页 |
·化制法的含义和特点 | 第22页 |
·环保型无害化处理的含义和特点 | 第22-23页 |
·病死猪处理的现状及影响——以福州市为例 | 第23-25页 |
·福州市病死猪的处理情况 | 第23-24页 |
·对养猪户的影响 | 第24页 |
·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 第24-25页 |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模式面临的难题和困惑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病死猪处理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6页 |
·病死猪处理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7-28页 |
·病死猪处理方式的效益类型 | 第28-29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9-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基于层次分析法 | 第30-32页 |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与基本步骤 | 第30页 |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 第30-31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1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31-32页 |
·层次单排序与层次总排序 | 第32页 |
·病死猪处理方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2-35页 |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价等级集 | 第32-33页 |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和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 第33-34页 |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 第34页 |
·做出决策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病死猪处理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6-4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 第36页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6-37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7-38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38-39页 |
·病死猪处理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9-46页 |
·掩埋法处理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39-41页 |
·焚烧法处理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41-43页 |
·化制法处理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43-45页 |
·环保型无害化处理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45-46页 |
·病死猪处理模式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病死猪环保型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构建 | 第48-53页 |
·资金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48-49页 |
·畜牧肉质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49-50页 |
·政府政策引导的保障措施 | 第50-51页 |
·引用技术人才保障措施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论文结论 | 第53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1 | 第58-61页 |
附录 2 | 第61-64页 |
附录 3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