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蜂花粉概述 | 第12-20页 |
·蜂花粉的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蜂花粉的功能 | 第13-15页 |
·蜂花粉中潜在的污染 | 第15页 |
·蜂花粉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抗坏血酸 | 第17-19页 |
·黄曲霉毒素 | 第19-20页 |
·基质固相分散 | 第20-24页 |
·基质固相分散概述 | 第20-21页 |
·基质固相分散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基质固相分散的应用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溶剂提取-HPLC 测定蜂花粉中的总抗坏血酸 | 第25-38页 |
·前言 | 第25-28页 |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 第26-27页 |
·本章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色谱条件 | 第29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9页 |
·方法评价 | 第29-32页 |
·标准曲线 | 第29-30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30页 |
·DHA 转化率 | 第30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30-31页 |
·脱氢抗坏血酸的还原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色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 第32-33页 |
·提取液确定 | 第33-34页 |
·回收率结果 | 第34页 |
·DHA 转化率 | 第34-35页 |
·检测限、精密度 | 第35页 |
·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 第35-36页 |
·溶剂提取条件优化 | 第36页 |
·方法应用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MSPD-HPLC 测定蜂花粉中的总抗坏血酸 | 第38-48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活性成分分析现状 | 第38页 |
·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0-41页 |
·方法评价 | 第41-42页 |
·标准曲线 | 第41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1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41页 |
·脱氢抗坏血酸的还原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回收率结果 | 第42页 |
·检测限和精密度 | 第42页 |
·基质固相分散提取 | 第42-45页 |
·方法对比 | 第45-46页 |
·方法应用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MSPD-HPLC 测定蜂花粉中的黄曲霉毒素 | 第48-62页 |
·前言 | 第48-50页 |
·黄曲霉毒素分析现状 | 第48-49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色谱条件 | 第51-52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52页 |
·方法评价 | 第52-53页 |
·标准曲线 | 第52页 |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52-53页 |
·基质固相分散 | 第53页 |
·分散剂选择及分散剂与样品比例 | 第53页 |
·洗脱体积的确定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53-54页 |
·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54-55页 |
·色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 第55-57页 |
·基质固相分散提取 | 第57-60页 |
·方法应用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