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村霸”现象及其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 村霸的概念及其分类第8-10页
 (一) 村霸的概念第8页
 (二) 村霸的分类第8-10页
二、 村霸的行为特征第10-13页
 (一) 鲜明的地域性第10页
 (二) 行为的持续性第10-11页
 (三) 行为内容的多样性第11页
 (四) 村霸存在的顽固性第11-12页
 (五) 组成人员的特定性第12-13页
三、 村霸现象产生的原因第13-17页
 (一) 经济原因第13-14页
 (二) 文化原因第14-16页
 (三) 政治原因第16-17页
四、 与几种相似犯罪的比较第17-22页
 (一) 村霸与黑社会犯罪的比较第17-19页
  1. 组织形式不同第17页
  2. 成员构成不同第17页
  3. 活动范围和规模不同第17-18页
  4. 犯罪目的不同第18页
  5. 政治渗透的方式不同第18页
  6. 黑社会的犯罪技术更为先进第18-19页
 (二) 村霸犯罪与家庭暴力犯罪的比较第19-20页
  1. 发生的范围不同第19页
  2. 对外产生的影响不同第19-20页
  3. 发生的原因不同第20页
 (三) 村霸犯罪与过去流氓罪的比较第20-22页
五、 村霸现象的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第22-24页
 (一) 村霸现象的危害第22-23页
 (二) 治理村霸的必要性第23-24页
六、 当前治理村霸面临的问题及普遍解决办法第24-30页
 (一) 对村霸犯罪的立法不足第24页
 (二) 取证困难第24-26页
 (三) 解决纠纷途径少第26-27页
 (四) 农村警力严重不足第27-28页
 (五)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第28-29页
 (六) 当前处理村霸遵循的原则第29-30页
七、 治理村霸的法律对策第30-34页
 (一) 禁止令的应用第30-31页
 (二) 农村选举制度的完善第31页
 (三) 借鉴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证人保护的手段第31-32页
 (四) 《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修改的启示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后记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视角下我国的公务员培训管理研究
下一篇:关于加强武警部队基层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