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村霸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8-10页 |
(一) 村霸的概念 | 第8页 |
(二) 村霸的分类 | 第8-10页 |
二、 村霸的行为特征 | 第10-13页 |
(一) 鲜明的地域性 | 第10页 |
(二) 行为的持续性 | 第10-11页 |
(三) 行为内容的多样性 | 第11页 |
(四) 村霸存在的顽固性 | 第11-12页 |
(五) 组成人员的特定性 | 第12-13页 |
三、 村霸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13-17页 |
(一) 经济原因 | 第13-14页 |
(二) 文化原因 | 第14-16页 |
(三) 政治原因 | 第16-17页 |
四、 与几种相似犯罪的比较 | 第17-22页 |
(一) 村霸与黑社会犯罪的比较 | 第17-19页 |
1. 组织形式不同 | 第17页 |
2. 成员构成不同 | 第17页 |
3. 活动范围和规模不同 | 第17-18页 |
4. 犯罪目的不同 | 第18页 |
5. 政治渗透的方式不同 | 第18页 |
6. 黑社会的犯罪技术更为先进 | 第18-19页 |
(二) 村霸犯罪与家庭暴力犯罪的比较 | 第19-20页 |
1. 发生的范围不同 | 第19页 |
2. 对外产生的影响不同 | 第19-20页 |
3. 发生的原因不同 | 第20页 |
(三) 村霸犯罪与过去流氓罪的比较 | 第20-22页 |
五、 村霸现象的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一) 村霸现象的危害 | 第22-23页 |
(二) 治理村霸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六、 当前治理村霸面临的问题及普遍解决办法 | 第24-30页 |
(一) 对村霸犯罪的立法不足 | 第24页 |
(二) 取证困难 | 第24-26页 |
(三) 解决纠纷途径少 | 第26-27页 |
(四) 农村警力严重不足 | 第27-28页 |
(五)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 第28-29页 |
(六) 当前处理村霸遵循的原则 | 第29-30页 |
七、 治理村霸的法律对策 | 第30-34页 |
(一) 禁止令的应用 | 第30-31页 |
(二) 农村选举制度的完善 | 第31页 |
(三) 借鉴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证人保护的手段 | 第31-32页 |
(四) 《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修改的启示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