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0. 绪论第17-3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24页
     ·研究背景第18-2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4页
   ·研究对象、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24-26页
     ·研究对象和理论工具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基本思路、逻辑结构第26-30页
     ·本研究的整体逻辑构架第26-2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第30-32页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30页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30-32页
1.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32-79页
   ·制造业与制造业转移的概念第32-49页
     ·制造业的含义第33-35页
     ·制造业转移的含义第35-37页
     ·制造业中心变迁及制造业转移的历史过程第37-49页
   ·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49-61页
     ·经济增长的含义第49-50页
     ·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第50-61页
   ·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61-79页
     ·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理论第61-68页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第68-76页
     ·技术扩散(外溢)理论第76-79页
2. 制造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分析第79-121页
   ·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第79-91页
     ·制造业与投资/储蓄的关系第80-83页
     ·制造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第83-85页
     ·制造业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第85-89页
     ·制造业与资源禀赋的关系第89-91页
   ·制造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分析第91-108页
     ·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第91-95页
     ·制造业对物价的影响第95-100页
     ·制造业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100-103页
     ·制造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第103-108页
   ·制造业的其它作用第108-113页
     ·制造业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第108-110页
     ·制造业与产业空心化第110-113页
   ·制造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第113-121页
     ·制造业与第一产业的关系第113-115页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第115-117页
     ·制造业的产业链作用第117-121页
3.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平稳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第121-155页
   ·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2010年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第121-125页
     ·世界37个主要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与制造业比重间的相关性分析第121-124页
     ·制造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分析第124-125页
   ·美国制造业情况分析第125-137页
     ·美国产业结构变化及制造业转移的基本情况第125-129页
     ·美国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及制度分析第129-134页
     ·形成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分析第134-137页
   ·德国制造业的情况分析第137-155页
     ·德国产业结构变化及制造业转移的基本情况第137-141页
     ·德国制造业对德国经济的影响第141-144页
     ·德国制造业中的结构变化情况第144-146页
     ·德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分析第146-149页
     ·现代德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原因分析第149-155页
4. 国际制造业转移发生的条件及中国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55-191页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原因与条件第156-174页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动力分析第156-158页
     ·国际制造业转移应满足的条件第158-165页
     ·1945——2010年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实证分析第165-174页
   ·目前中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74-191页
     ·向东南亚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78-180页
     ·向南亚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80-183页
     ·向非洲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83-185页
     ·向南美洲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85-188页
     ·向其它地区转移的可能性分析第188-191页
5. 我国应对制造业转移的对策分析第191-215页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优劣势分析第191-205页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191-197页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优势第197-201页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劣势第201-205页
   ·制度设计第205-210页
     ·政府决策的总体建议第205-207页
     ·国家税收减免、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第207页
     ·法律手段第207-208页
     ·投融资制度第208页
     ·社会保障第208-209页
     ·对外投资的规范与指引第209-210页
   ·宏观面的条件支持第210-212页
     ·基础设施建设第210页
     ·教育和职业培训第210-211页
     ·平稳转移农业人口第211页
     ·区域转移替代国际转移第211-212页
   ·企业层面第212-215页
     ·抓住专利、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这些关键第212页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第212-213页
     ·塑造品牌第213页
     ·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第213-215页
参考文献第215-225页
致谢第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系积累周期的比较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角
下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定价偏差及波动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