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积累周期的比较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1. 导论 | 第16-29页 |
·选题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内容 | 第19-25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文章结构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7-29页 |
2. 危机、周期、资本积累与体系积累周期 | 第29-76页 |
·马克思的危机和周期理论及其遗产 | 第32-38页 |
·有关马克思危机和周期理论的争议 | 第32-34页 |
·马克思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遗产 | 第34-38页 |
·马克思主义危机和周期理论史 | 第38-44页 |
·马克思主义危机和周期理论问题域的转换 | 第38-41页 |
·马克思主义危机和周期理论核心范畴的转换 | 第41-42页 |
·马克思主义危机和周期理论组织方法的转换 | 第42-43页 |
·对马克思主义危机和周期理论的一个简单总结 | 第43-44页 |
·世界体系理论概观 | 第44-56页 |
·世界体系理论的理论渊源 | 第45-48页 |
·世界体系及其结构 | 第48-56页 |
·沃勒斯坦的周期和趋势理论 | 第56-62页 |
·沃勒斯坦的周期理论 | 第56-58页 |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趋势理论 | 第58-62页 |
·阿瑞吉——体系积累周期 | 第62-76页 |
·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的理论渊源 | 第63-67页 |
·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 | 第67-76页 |
3. 历史资本主义的三大体系积累周期 | 第76-123页 |
·资本的崛起与热那亚体系积累周期 | 第77-91页 |
·历史资本主义的起点:意大利城市国家 | 第78-82页 |
·热那亚体系积累周期 | 第82-91页 |
·现代国际体系与荷兰体系积累周期 | 第91-104页 |
·荷兰积累体制的战略 | 第92-95页 |
·荷兰体系积累周期的贸易扩张 | 第95-101页 |
·荷兰体系积累周期的金融扩张 | 第101-104页 |
·工业、帝国和自由贸易:英国体系积累周期 | 第104-123页 |
·英国积累周期的积累战略 | 第105-110页 |
·英国体系积累周期的物质扩张 | 第110-118页 |
·英国体系积累周期的金融扩张 | 第118-123页 |
4. 体系积累周期演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123-166页 |
·扩大再生产模型与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 | 第125-131页 |
·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126-127页 |
·基本模型 | 第127-129页 |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 | 第129-131页 |
·技术革命与体系积累周期 | 第131-153页 |
·长波理论与体系积累周期 | 第132-138页 |
·技术革命、金融资本与体系扩张 | 第138-153页 |
·不平等交换与国际剥削 | 第153-162页 |
·中心和外围的两种积累方式及其统一 | 第153-155页 |
·不平等交换与国际剥削 | 第155-159页 |
·国际分工与资本主义的体系扩张 | 第159-162页 |
·剥夺式积累 | 第162-166页 |
5. 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与当前的危机 | 第166-205页 |
·德国对英国霸权的挑战 | 第167-169页 |
·美国周期的积累战略 | 第169-175页 |
·跨国公司成为新的积累机构的主体 | 第169-172页 |
·冷战秩序的形成 | 第172-174页 |
·美国主导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 第174-175页 |
·美国周期的物质扩张 | 第175-184页 |
·军事凯恩斯与美国周期的物质扩张 | 第177-179页 |
·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 | 第179-184页 |
·美国周期的金融扩张与当前的危机 | 第184-205页 |
·全球危机的动力 | 第185-190页 |
·金融化的资本主义 | 第190-202页 |
·当前危机的性质 | 第202-205页 |
6. 世界体系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 第205-243页 |
·东亚与世界——一个历史的分析 | 第207-215页 |
·作为世界区域的东亚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段 | 第207-209页 |
·东西方发展的大分流 | 第209-215页 |
·中国的资本积累:1949-1978 | 第215-222页 |
·剥夺式积累与新民主主义改造 | 第216-217页 |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和平赎买 | 第217-219页 |
·苏联对华援助 | 第219-220页 |
·“计划式积累”与中国的工业化 | 第220-222页 |
·中国崛起的根源:1978-2012 | 第222-235页 |
·中国崛起的社会根源 | 第223-228页 |
·中国崛起的政治根源 | 第228-230页 |
·中国崛起的体系环境 | 第230-235页 |
·经济成功的社会矛盾:资本积累的视角 | 第235-240页 |
·市场化条件下的资本积累 | 第235-239页 |
·化解资本积累的风险 | 第239-240页 |
·中国与世界体系 | 第240-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55页 |
后记 | 第255-257页 |
致谢 | 第257-25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