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班馬字類》及兩漢通假的研究現狀 | 第9-15页 |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班馬字類》概説 | 第17-25页 |
一、《班馬字類》的版本和卷數 | 第17-18页 |
二、補遺本《班馬字類》的流傳概況 | 第18-20页 |
三、《班馬字類》的體例 | 第20-25页 |
(一) 編排體例 | 第20-21页 |
(二) 説解體例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假借與通假 | 第25-31页 |
一、假借與通假術語的提出 | 第25-26页 |
二、假借與通假的区分问题 | 第26-27页 |
三、通假字與其他易混概念的區别與聯繫 | 第27-30页 |
(一) 通假字與古今字 | 第27-28页 |
(二) 通假字與異體字 | 第28-29页 |
(三) 通假字與同源字 | 第29-30页 |
四、本文通假字的判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班馬字類》通假字的分類研究 | 第31-56页 |
一、《班馬字類》説明通假字的術語 | 第31-33页 |
二、本字和借字形體上的關係 | 第33-40页 |
(一) 形體對應上的關係 | 第33-36页 |
(二) 形體結構上的關係 | 第36-40页 |
三、本字和借字語音上的聯繫 | 第40-42页 |
(一) 雙聲關係 | 第40-41页 |
(二) 疊韻關係 | 第41页 |
(三) 雙聲疊韻關係 | 第41页 |
(四) 聲韻相近關係 | 第41-42页 |
四、《班馬字類》通假字所反映的一些語言現象 | 第42-52页 |
(一) 聲母方面 | 第42-44页 |
(二) 韻部情況 | 第44-48页 |
(三) 合韻和無音現象 | 第48-50页 |
(四) 聲調方面的特徵 | 第50-52页 |
五、《班馬字類》的異文情況統計 | 第52-56页 |
結語 | 第56-64页 |
參考文獻 | 第64-68页 |
附録A: 《班馬字類附補遺》通假字表 | 第68-75页 |
附録 B:《班馬字類》人名、物名、地名異文及連綿詞表 | 第75-78页 |
後記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