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性与难点 | 第17-19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难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5页 |
·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技术概念的研究 | 第19页 |
·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 第19-23页 |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23页 |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的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线性模型 | 第23-24页 |
·技术—市场交互作用模型 | 第24-25页 |
·链环——回路模型 | 第25-26页 |
·系统集成网络模型 | 第26-27页 |
·技术创新动力整合模型 | 第27-28页 |
·关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28页 |
·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 | 第28-30页 |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30-31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 第31-34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31-33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33-34页 |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35-39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 第37-38页 |
·实地调研 | 第38页 |
·建立初始指标体系 | 第38页 |
·专家咨询与指标体系的修改 | 第38-39页 |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 第39页 |
·指标体系具体框架 | 第39-40页 |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0-44页 |
·技术创新保障能力 A | 第40-41页 |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B | 第41-42页 |
·技术创新实施能力 C | 第42-43页 |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D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56页 |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9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5-46页 |
·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思想与具体步骤 | 第46-48页 |
·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 | 第48页 |
·综合指标权重体系的确定 | 第48-49页 |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9-50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 第49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评价 | 第50-54页 |
·确定最优指标集 | 第51页 |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51-53页 |
·计算关联系数 | 第53-54页 |
·计算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值)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6-67页 |
·数据的获得 | 第56页 |
·综合指标权重体系的确定 | 第56-59页 |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6-57页 |
·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7-58页 |
·综合指标权重体系的确定 | 第58-59页 |
·基于东部十省数据的灰色关联评价 | 第59-61页 |
·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技术创新能力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技术创新能力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典型案例研究 | 第67-76页 |
·案例研究的过程 | 第67-69页 |
·案例企业的选择 | 第67-68页 |
·案例调研的实施 | 第68-69页 |
·案例分析的方法 | 第69页 |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第69-70页 |
·S 企业基本情况 | 第69-70页 |
·Q 企业基本情况 | 第70页 |
·案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 第70-74页 |
·案例内分析 | 第71页 |
·案例间的比较分析 | 第71-73页 |
·案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总结 | 第73-74页 |
·案例研究的启示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提高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76-84页 |
·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方面 | 第76-77页 |
·加快建立企业内部独立的科研机构 | 第76页 |
·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第76-77页 |
·技术创新的投入方面 | 第77-80页 |
·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 第77-78页 |
·加强创新资金尤其是 R&D 经费投入 | 第78-79页 |
·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 第79-80页 |
·技术创新的产出方面 | 第80-81页 |
·提升技术成果产出质量 | 第80页 |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第80-81页 |
·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方面 | 第81-82页 |
·加大政府财政的扶持力度 | 第81页 |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创新融资体系 | 第81-82页 |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 第82-83页 |
·重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 第82页 |
·积极培育整个企业的创新价值观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 第92-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