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我国人民代表的人民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25页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9-10页
  1、 研究缘起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0-22页
  1、 国内研究述评第10-21页
  2、 国外研究述评第21-22页
 (三) 研究策略与创新第22-25页
  1、 研究策略第22-23页
  2、 可能创新第23-25页
一、 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理论第25-36页
 (一) 概念界定第25-31页
  1、 人民第25-27页
  2、 代表第27-30页
  3、 人民性第30-31页
 (二) 主要理论第31-36页
  1、 近代学者的品评第31-33页
  2、 经典作家的考问第33-36页
二、 国家视域内的人民代表第36-50页
 (一) 权力依托第38-43页
  1、 外部环境依托第39-41页
  2、 内在主体依托第41-43页
 (二) 资格演进第43-47页
  1、 人民概念的演进第43-44页
  2、 执政目标的转换第44页
  3、 阶层关系的变动第44-45页
  4、 国际局势的转变第45-47页
 (三) 职责演变第47-48页
 (四) 应然属性第48-50页
三、 人民代表人民性的解读第50-61页
 (一) 合理内核第50-53页
 (二) 历史演进第53-55页
  1、 国家利益走向第53-54页
  2、 人民的现代化第54-55页
 (三) 外围保障第55-57页
  1、 物质保障第55-56页
  2、 精神保障第56页
  3、 制度保障第56-57页
 (四) 现实困境第57-61页
  1、 自发性困境第58-59页
  2、 人为性困境第59-61页
四、 增进人民代表的人民性第61-68页
 (一) 制度坚持上的适度调整第61-63页
  1、 制度坚持第61-62页
  2、 适度调整第62-63页
 (二) 适度调整中的动力驱动第63-65页
  1、 人民的诉求第63-64页
  2、 执政的要求第64页
  3、 国家的需求第64-65页
  4、 代表的吁求第65页
 (三) 驱动视野下的制度空间第65-68页
  1、 制度空间的确定第65-66页
  2、 空间行动的探索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硕士学位期间部分科研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博弈分析
下一篇: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