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概述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概述第12-14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4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4页
  (三)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简述第15-23页
 一、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第15-17页
  (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时代发展要求第15-16页
  (二)法理型官僚制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第16页
  (三)直接动因产生于政府公共行政部门内部第16-17页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第17-18页
 三、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一)公共选择理论第18-19页
  (二)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三)交易成本理论第19页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成就第19-20页
 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第20-21页
  (一)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反思第20页
  (二)对推崇市场化改革的反思第20页
  (三)对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的反思第20-21页
 六、理性审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指导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市政公用事业相关概念及国外改革实践第23-27页
 一、市政公用事业概念及管理范围的界定第23页
 二、市政公用事业的特点及属性第23-25页
 三、西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践第25-27页
  (一)改革历程第25页
  (二)改革效果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现状第27-35页
 一、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历程第27-31页
  (一)1980 年至 1992 年的初次改革期第27-28页
  (二)1992 年末至 2001 年深化改革期第28-30页
  (三)2005 年至 2013 年的改革回归期第30-31页
 二、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35页
  (一)改革忽略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属性第31-32页
  (二)市场化引发了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激励冲突第32页
  (三)政府和经营单位各自角色定位的混乱第32-33页
  (四)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缺失第33-34页
  (五)价格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收费标准难以统一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路径第35-44页
 一、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思路第35-36页
  (一)改革路线即对全面市场化进行调整第35页
  (二)改革方向即社会效益优先而非经济效益优先第35页
  (三)合理协调“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第35-36页
  (四)改革重点即管理体制改革和监管制度建设第36页
 二、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制度改革建议第36-40页
  (一)深化国有国营企业单位的内部改革第36-37页
  (二)明确政府部门与民营、特许经营单位间的权责关系第37-38页
  (三)明确政府部门与国有国营经营单位间的权责关系第38-39页
  (四)主要采取市政公用事业的公有公营第39页
  (五)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第39-40页
 三、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机制建议第40页
  (一)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的责任第40页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是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的外部条件第40页
 四、完善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制度的建议第40-44页
  (一)探索完善监管机制,健全监管机构第40-41页
  (二)注重监管过程,完善听证会制度第41-42页
  (三)完善对监管者的相关问责制度第42页
  (四)改进监管方式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人民代表的人民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苏州市养老服务模式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