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1油田东河砂岩段储层测井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2页 |
·选题的依据和来源 | 第10页 |
·储层测井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测井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神经网络测井解释进展 | 第12-13页 |
·测井油气水层识别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水平井测井解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东河塘地区开发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及流程图 | 第18-19页 |
·实际完成工作量 | 第19-20页 |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 第20-2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33页 |
·构造背景 | 第22-24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2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研究区断层特征 | 第23-24页 |
·地层特征 | 第24-30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4-25页 |
·东河砂岩段小层对比及砂层厚度分布 | 第25-30页 |
·沉积特征 | 第30-31页 |
·油藏特征 | 第31-33页 |
第3章 东河砂岩四性关系研究 | 第33-41页 |
·岩性特征 | 第33页 |
·物性特征 | 第33-37页 |
·储层电性特征 | 第37-38页 |
·含油气性特征 | 第38页 |
·“四性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岩芯分析孔隙度与测井解释孔隙度关系 | 第38页 |
·渗透率与孔隙度、泥质含量关系 | 第38-39页 |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 第39页 |
·岩性与物性 | 第39-40页 |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 第40-41页 |
第4章 测井储层参数定量解释 | 第41-85页 |
·直井储层参数测井解释 | 第41-68页 |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41-46页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46-50页 |
·直井储层参数测井解释 | 第50-68页 |
·水平井储层参数测井解释 | 第68-85页 |
·水平井测井响应特征 | 第68-73页 |
·水平井测井曲线校正 | 第73-78页 |
·水平井储层参数测井解释 | 第78-85页 |
第5章 研究区流体和夹层识别 | 第85-107页 |
·东河砂岩流体类型识别 | 第85-98页 |
·流体测井响应特征及测井识别标准 | 第86-88页 |
·多元判别法流体识别 | 第88-93页 |
·神经网络方法流体识别 | 第93-96页 |
·综合多种方法流体识别 | 第96-98页 |
·原始油水界面确定 | 第98页 |
·东河砂岩夹层识别 | 第98-107页 |
·夹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测井识别标准 | 第99-104页 |
·夹层分布及对油水运动影响 | 第104-107页 |
第6章 储层测井评价 | 第107-119页 |
·储层分类 | 第107-109页 |
·分类标准 | 第107-109页 |
·储层评价 | 第109页 |
·石油地质储量复核评价 | 第109-119页 |
·储量类别及计算单元确定 | 第110页 |
·储量参数确定 | 第110-117页 |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及对比评价 | 第117-119页 |
结论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