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关注个人:“人文关怀”新视角--兼论柔性管理哲学基础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1 绪论第12-17页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2页
   ·文献综述第12-16页
     ·关于人文关怀的探索第12-14页
     ·人文关怀需关注个人研究第14-15页
     ·人文关怀的关注个人的实践:柔性管理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16-17页
2 人文关怀的哲学内涵及现实意义第17-23页
   ·人文关怀的哲学内涵第17-18页
   ·人文关怀的时代性第18-20页
   ·关注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第20-23页
     ·把“人”从工具理性中解脱出来第20-21页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突显人文关怀的紧迫性第21-23页
3 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理论向度第23-30页
   ·揭示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理论向度的价值第23-24页
     ·有利于克服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第23页
     ·有利于回归真正的马克思,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原意第23-24页
   ·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理论的丰富内涵第24-26页
     ·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历史考察第24-25页
     ·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内涵第25-26页
   ·关注个人是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理论不可忽视的角度第26-30页
     ·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第26-27页
     ·个人的解放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第27-28页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的第28-30页
4 关注个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人文关怀理论的重要纬度第30-36页
   ·纠正误读马克思个人关怀论述的需要第30页
   ·回归实践的需要第30-32页
   ·当代中国关注个人的人文关怀理论向度的建构第32-36页
     ·立足于马克思个人观的精神实质第32-33页
     ·吸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积极成果第33-34页
     ·反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第34-35页
     ·超越个人主义的狭隘个人观第35-36页
5 柔性管理:突显关注个人角度的人文关怀典型分析第36-42页
   ·柔性管理凸显人文关怀第36-37页
   ·关注个人是柔性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第37-39页
   ·突显关注个人的我国企业柔性管理体系的建立第39-42页
     ·建立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改善的企业人文关怀文化第39页
     ·建立扁平化、系统性相结合的人文关怀组织体系第39-40页
     ·建立促进个人学习型的人文关怀知识管理体系第40页
     ·实施柔性化人员管理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50年上海“二六”轰炸研究
下一篇:迈克·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的社会主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