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1. 哈特与奈格里提出社会主义策略的语境 | 第13-21页 |
·现实语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第13-17页 |
·宏大的产业结构变化 | 第13-14页 |
·富有争议的阶级结构变化 | 第14-16页 |
·走向不同道路的国家上层建筑变化 | 第16-17页 |
·思想语境——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 第17-21页 |
·反抗性的体现 | 第17-18页 |
·解构性的体现 | 第18-20页 |
·多元性的体现 | 第20-21页 |
2. 哈特与奈格里社会主义策略的主体思想 | 第21-36页 |
·帝国——哈特与奈格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判析 | 第21-26页 |
·帝国与帝国主义 | 第21-22页 |
·帝国的权力结构 | 第22页 |
·生命政治的生产 | 第22-23页 |
·否定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 第23-25页 |
·通过对“主权”和“生产”转变的分析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 第25-26页 |
·大众——哈特与奈格里对反资本主义力量的锁定 | 第26-32页 |
·大众的定义 | 第27-28页 |
·大众的特征 | 第28-29页 |
·反抗帝国之路 | 第29-32页 |
·支撑大众事业的力量 | 第32页 |
·共有社会——哈特与奈格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 第32-36页 |
·“自然”的和“人为”的共有财产形式 | 第32-33页 |
·不动产和动产间的抗争 | 第33-34页 |
·动产将战胜不动产并在经济上获得主导地位 | 第34-36页 |
3.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哈特与奈格里社会主义策略思想的意义及启示 | 第36-44页 |
·哈特与奈格里社会主义策略思想的意义 | 第36-41页 |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 第36-39页 |
·跳脱的视角 | 第39-40页 |
·乐观的传统 | 第40-41页 |
·哈特与奈格里社会主义策略思想的不足之处 | 第41-43页 |
·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 第41-42页 |
·精神社会主义 | 第42-43页 |
·哈特与奈格里社会主义策略思想的启示: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主义策略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