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导论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上海面临的形势 | 第12-21页 |
| 一、建国初期的美台、中苏关系 | 第12-16页 |
| (一) 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台关系 | 第12-14页 |
| (二) 二战结束以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 第14-16页 |
| 二、建国初期上海面临的国内局势 | 第16-21页 |
| (一) 共产党接管下的上海 | 第16-18页 |
| (二) 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 | 第18-19页 |
| (三) 克服困难的艰巨斗争及经济好转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上海“二六”轰炸始末 | 第21-30页 |
| 一、轰炸经过、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 第21-23页 |
| 二、上海发电厂被炸经过及其补救 | 第23-30页 |
| (一) 被炸造成的损失与电厂的自救运动 | 第23-26页 |
| (二) 反轰炸和善后措施 | 第26-28页 |
| (三) 其他电厂被炸情况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 第30-45页 |
| 一、政府各机关的应对策略与善后措施 | 第30-35页 |
| (一) 积极布置防空,限制用电、用水 | 第30-32页 |
| (二) 救护与善后救济工作 | 第32-34页 |
| (三) 疏散人员、设备与迁移工厂 | 第34-35页 |
| 二、上海各界群众对国民党轰炸的应对 | 第35-45页 |
| (一) 电厂职工和人民群众及警卫战士积极应对 | 第35-38页 |
| (二) 各工厂积极部署防空,工人英勇抢救产品 | 第38-39页 |
| (三) 里弄居民、学校师生等广泛开展防空反轰炸行动 | 第39-43页 |
| (四) 、社会各单位、团体积极应对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二六”轰炸的影响 | 第45-64页 |
| 一、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一) 市民生活用电、用水受限 | 第45页 |
| (二) 物价上涨,人们生活困难 | 第45-46页 |
| 二、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6-55页 |
| (一) 工业生产停滞,产量下降 | 第46-49页 |
| (二) 工厂商店歇业,失业形势严峻 | 第49-50页 |
| (三) 行庄亏损或倒闭 | 第50-53页 |
| (四) 经济的恢复 | 第53-55页 |
| 三、对中国空军发展的影响 | 第55-58页 |
| (一) 上海防空力量薄弱,苏联空军援助 | 第55-56页 |
| (二) 人民空军的诞生及发展 | 第56-58页 |
| 四、对台海和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58-64页 |
| (一) 人民群众对美国和蒋介石的声讨 | 第58-61页 |
| (二) 人民解放军决以武力解放台湾 | 第61-62页 |
| (三) 朝鲜战争爆发,中美敌对关系升级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