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生物质碳源 | 第8-9页 |
·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热反应机理 | 第9-13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9-10页 |
·水热法机理 | 第10-12页 |
·气相沉积法 | 第12页 |
·模板法 | 第12-13页 |
·炭微球的应用 | 第13-15页 |
·水的净化 | 第13-14页 |
·催化剂载体 | 第14页 |
·药物载体 | 第14页 |
·制备空心材料 | 第14-15页 |
·碳基复合材料概述 | 第15-16页 |
·课题的选择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糖类为碳源制备炭微球及其改性 | 第17-32页 |
·实验部分 | 第17-20页 |
·药品及仪器测试条件 | 第17-18页 |
·炭微球及其多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8页 |
·官能团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炭微球担载的硅钨酸复合材料 | 第19页 |
·酯化反应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30页 |
·反应条件对葡萄糖基炭微球产量和形貌的影响 | 第20-24页 |
·炭微球可能的形成机理 | 第24页 |
·不同碳源制备炭微球的结构表征 | 第24-29页 |
·炭微球/硅钨酸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玉米秸秆基炭微球的制备及炭微球/硅钨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40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药品及仪器测试条件 | 第32-33页 |
·纤维素/半纤维素制备炭微球 | 第33页 |
·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玉米秸秆基炭微球的制备路径 | 第33-34页 |
·炭微球的结构表征 | 第34-37页 |
·炭微球/硅钨酸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Fe_3O_4@C 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 | 第40-46页 |
·Fe_3O_4@C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44页 |
·药品及仪器测试条件 | 第40页 |
·Fe_3O_4@C 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 | 第40-41页 |
·Fe_3O_4@C 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