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拓展训练理论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观察法 | 第16页 |
·访谈法 | 第1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心理拓展训练历史归整与重述 | 第17-33页 |
·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27页 |
·早期萌芽阶段(1920—1940) | 第17-21页 |
·哈恩思想孕育过程 | 第17-18页 |
·哈恩思想验证过程 | 第18-21页 |
·阶段特点分析 | 第21页 |
·初步形成阶段(1941-1962) | 第21-23页 |
·OB 海上学校的建立 | 第22页 |
·OB 信托基金会的成立 | 第22-23页 |
·阶段特点分析 | 第23页 |
·传播与发展阶段(1963—至今) | 第23-27页 |
·相关国家的传播 | 第24页 |
·相关组织的演变 | 第24-27页 |
·阶段特点分析 | 第27页 |
·国内的引入与现状 | 第27-33页 |
·国内社会背景 | 第28-29页 |
·心理拓展训练的现状 | 第29-33页 |
·心理拓展训练机构的现状 | 第29-30页 |
·心理拓展训练进入学校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心理拓展训练界说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33-43页 |
·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界定 | 第33-38页 |
·心理拓展训练定义 | 第33-35页 |
·心理拓展训练的语义辨析 | 第33-34页 |
·几种主要看法 | 第34-35页 |
·本文观点 | 第35页 |
·心理拓展训练分类 | 第35-38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38-43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体验式学习 | 第38-39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历奇教育 | 第39-40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 | 第40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心理拓展训练的价值探微 | 第43-51页 |
·激发个体潜能 | 第43-46页 |
·潜能是人类开发最少的宝藏 | 第43-44页 |
·影响潜能发挥的因素 | 第44页 |
·心理拓展训练对潜能的激发 | 第44-46页 |
·改善心智模式 | 第46-48页 |
·心智模式是心灵的地图 | 第46页 |
·影响心智模式改善的因素 | 第46-47页 |
·心理拓展训练对心智模式的改善 | 第47-48页 |
·凝聚团队精神 | 第48-51页 |
·团队精神:现代人重要的人文品格 | 第48-49页 |
·影响团队精神形成的因素 | 第49页 |
·心理拓展训练与现代人团队精神的塑造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心理拓展训练的模式解析 | 第51-59页 |
·山野模式 MSTM | 第51-52页 |
·强化模式 OBPM | 第52-54页 |
·隐喻模式 MM | 第54-59页 |
第六章 心理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反思 | 第59-63页 |
·心理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 第59页 |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矛盾 | 第59页 |
·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矛盾 | 第59-60页 |
·拟解决的策略 | 第60-63页 |
·引入国外先进理念,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 第60页 |
·学校内外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第60页 |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 | 第60-61页 |
·站立时代潮流前沿,发展之中寻求拓展 | 第61-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不足之处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