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长株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两型经济的支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选题的背景第13-15页
     ·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相关文献回顾第16-20页
     ·两型经济问题研究第16-17页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第17-19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3-25页
     ·本文创新点第23页
     ·不足之处第23-25页
2. 两型经济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25-43页
   ·两型经济理论第25-28页
     ·两型经济的概念第25-26页
     ·两型经济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分析第26-28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第28-40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论概述第28-33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7页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相关理论第37-40页
   ·经济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40-43页
     ·农业金融发展理论第40-41页
     ·我国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第41-43页
3. 长株潭两型经济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支持的现状与问题第43-57页
   ·长株潭两型经济概况第43-49页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概况第43-46页
     ·长株潭地区金融发展概况第46-49页
   ·长株潭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第49-52页
     ·农村经济基础逐步巩固第49-50页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第50-51页
     ·信用法律环境有所改善第51页
     ·政府社会保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第51-52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两型经济存在的问题第52-57页
     ·农村宏观经济环境先天不足,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第52-53页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缺失,金融体系功能弱化第53页
     ·农村法制建设落后,法制环境薄弱第53-54页
     ·农村信用管理滞后,诚信意识淡薄第54-55页
     ·政府对农村金融不当干预过多,有效监管缺失第55-56页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众多第56-57页
4. 实证研究第57-67页
   ·基于AHP/DEA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第57-60页
     ·运用AHP方法,对准则层进行赋权第58页
     ·运用DEA方法,对决策单元排序第58-59页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及其排序第59-60页
     ·计算结果第60页
   ·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第60-62页
   ·利用VAR模型进行分析第62-67页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定和估计第62-63页
     ·检验VAR模型的预测性能第63-64页
     ·脉冲响应分析第64-65页
     ·预测第65-67页
5. 长株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两型经济发展的策略第67-76页
   ·夯实农村金融生态的经济基础,构建和谐的农村经济环境第67-69页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第69-70页
     ·改革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第69页
     ·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第69-70页
   ·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优化法律环境第70-71页
     ·完善农村金融立法,强化法制保障第70-71页
     ·加大司法力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第71页
   ·深化信用管理改革,构建和谐信用环境第71-72页
     ·增强农村信用意识,完善信用奖惩机制第71-72页
     ·进一步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第72页
   ·切实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第72-73页
   ·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新体系第73-76页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第73-74页
     ·多元化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保项目的覆盖范围第74-76页
后记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5-86页
实证部分用到的matlab程序第86-95页
实证部分的专家评分矩阵第95-96页
各年份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θ_(Ij)~*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薪酬公平感对商业银行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企业员工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