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教师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对教师及教学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 第11页 |
·教育研究的“应然”与“实然”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3-19页 |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 第13-17页 |
·教师失范行为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文献法 | 第19页 |
·观察法 | 第19-20页 |
·访谈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判断标准 | 第21-27页 |
·教学失范行为的内涵分析 | 第21-23页 |
·社会学中的“失范行为” | 第21-22页 |
·教育学中的“失范行为” | 第22页 |
·本文对“教师失范行为”的界定和范围限定 | 第22-23页 |
·教学失范行为的判断标准 | 第23-27页 |
·直接标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 第23-24页 |
·辅助标准:违背教师职业角色 | 第24页 |
·程度标准: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24-27页 |
第3章 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归因分析 | 第27-39页 |
·表现 | 第27-31页 |
·课堂观察情况 | 第27页 |
·课堂观察结果 | 第27-31页 |
·观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页 |
·归因分析 | 第31-39页 |
·主观原因 | 第31-36页 |
·客观原因 | 第36-39页 |
第4章 教学失范行为的改进建议及教学设想 | 第39-45页 |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 第39页 |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职业归属感 | 第39-40页 |
·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实施严格的考核 | 第40-41页 |
·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建立严密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 第41-42页 |
·教师对学生评价应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 第42-44页 |
·培养教师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