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亚基因组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的培育进展 | 第12-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试验内容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对轮回群体进行选择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 第18-19页 |
·春油菜群体和冬油菜群体从新型甘蓝型油菜资源库中分离的方法 | 第19页 |
·NIS分析技术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9页 |
·对新型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库中显性核不育群体的第一轮选择 | 第20-25页 |
·基础群体的构成与特点 | 第20页 |
·开花时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育性调查 | 第20-22页 |
·成熟时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农艺性状考察 | 第22-25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资源库的拓展和轮回选择群体的第二轮选择 | 第25-34页 |
·春油菜生态型群体的培育 | 第26-30页 |
·冬油菜群体的培育 | 第30-31页 |
·半冬性油菜亚群体的培育以及轮回选择群体的第二轮选择 | 第31-34页 |
·对第一轮轮回选择群体在农艺性状方面的观察与筛选 | 第34-37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库优良农艺性状比例的扩大 | 第37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株系的筛选 | 第37-39页 |
4 讨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冬油菜亚群体组建失败的原因与拟采用的组建策略 | 第39页 |
·寻找新型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株系筛选的有效方法 | 第39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两轮选择结果的比较 | 第39页 |
·新型甘蓝型油菜应用前景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