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导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 | 第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村庄公共治理绩效及其理论关联 | 第23-27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的内涵与特点 | 第23-24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的内涵 | 第23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的特点 | 第23-24页 |
·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内涵 | 第24-25页 |
·绩效的内涵 | 第24-25页 |
·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内涵 | 第25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与村庄公共治理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 | 第25-27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是村庄公共治理绩效实现的重要过程 | 第25页 |
·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实现可以为村民民主参与行为提供动力 | 第25-27页 |
3 研究模型的构建与可操作化 | 第27-35页 |
·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27-30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的测量维度 | 第27-28页 |
·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测量维度 | 第28-29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与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关系模型 | 第29-30页 |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量表设计 | 第30-35页 |
·参与广度 | 第31页 |
·参与深度 | 第31-32页 |
·参与范围 | 第32页 |
·参与效度 | 第32-33页 |
·村庄集体经济增长 | 第33页 |
·村庄公共资源分配 | 第33-34页 |
·村庄公共服务能力 | 第34页 |
·村庄公共秩序 | 第34-35页 |
4 豫中M村个案研究 | 第35-53页 |
·调查方案 | 第35-36页 |
·调查目的 | 第35页 |
·调查要求 | 第35页 |
·调查时间、地点与对象 | 第35页 |
·调查方法 | 第35-36页 |
·研究区域概况与有效样本分析 | 第36-3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6页 |
·有效样本特征 | 第36-38页 |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8-43页 |
·信度检验 | 第38-40页 |
·效度分析 | 第40-43页 |
·数据与分析 | 第43-50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第43-46页 |
·村庄公共治理绩效描述性统计 | 第46-49页 |
·村民民主参与行为与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影响性分析 | 第49-50页 |
·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 | 第50-53页 |
·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制度性参与不足,组织化程度低 | 第50-51页 |
·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处于非均衡状态 | 第51页 |
·村民对于村庄政治事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冷漠 | 第51-52页 |
·村委会利益目标迷失 | 第52-53页 |
5 优化村民民主参与行为以提高村庄公共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优化村庄治理制度,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 | 第53-54页 |
·健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 | 第53页 |
·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 | 第53-54页 |
·加强村庄公共物品供给,实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均衡性 | 第54页 |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村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 第54-56页 |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5页 |
·提升村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 第55-56页 |
·明确村委会利益目标定位,保障村庄公共治理成果 | 第56-57页 |
6 主要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7-5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本项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一:村民民主参与行为与村庄公共治理绩效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65-66页 |
附录三:被访者信息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