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传统理法思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导论:缘起和研究框架第10-20页
   ·缘起:研究的原因和目的第10-11页
   ·论文研究的范围及基本概念——从《园冶》看风景园林师的天职第11-12页
   ·前人的研究成果概述第12-15页
   ·风景园林设计的困惑与挑战——继承与发展的思考第15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5-20页
2 天人合一:中国园林艺术的民族特质第20-29页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渊源第21-23页
     ·儒家、道家思想的启蒙第21页
     ·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第21-23页
   ·景以境出——"天人合一"的中国儒家思想指导的造园环境第23-26页
     ·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第23-24页
     ·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总纲第24-26页
   ·境以景致——"道法自然"的中国道家思想指导的造园环境第26-27页
   ·"天人合一"在中国园林的理论体现 #1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27-29页
3 中国文学创造中的园林空间第29-34页
   ·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境界——"物我交融"第29-31页
   ·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方法——"比兴"第31-32页
   ·中国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关系第32-34页
4 中国绘画创作中的园林空间第34-41页
   ·创作意境第34-36页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第34-35页
     ·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第35-36页
   ·中国绘画创作要素对造园的影响第36-41页
     ·立意:传统山水画时空意象对古典园林的启迪第36-38页
     ·构图第38-39页
     ·章法——"外施造化中得心源"第39-41页
5 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和绘画对园林理法的解析第41-81页
   ·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41-43页
   ·章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43-51页
     ·文学上的章法——脉络的起、承、转、合第43-45页
     ·绘画的章法体现——构图的疏密有致第45-48页
     ·造园章法体现——布局第48-49页
     ·造园章法的总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49-51页
   ·创作手段——借景第51-56页
     ·景的作用第51页
     ·借景的手法来源第51-52页
     ·借景的法则第52-56页
   ·理法第56-77页
     ·问名第56-60页
       ·名之由第57-58页
       ·名之境第58-59页
       ·名之类第59-60页
     ·相地第60-64页
       ·用地第60-62页
       ·选址第62页
       ·考察第62-64页
     ·立意第64-66页
       ·自然山水的歌颂第64页
       ·人文情怀的抒发第64-66页
       ·局部造景立意与主题相协调第66页
     ·布局第66-70页
       ·相地要求布局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第66-69页
       ·布局的法则第69-70页
     ·理微第70-75页
       ·自然地形的利用和塑造第71-72页
       ·园林建筑的布局第72-74页
       ·园路系统的组织第74页
       ·景观小品的点缀第74-75页
     ·余韵第75-77页
   ·结合传统园林实践分析传统造园理法第77-81页
6 运用传统理法剖析、总结工程实例第81-154页
   ·典型工程实例介绍第81-100页
     ·体现休闲文化的公园与游园第81-89页
       ·城市化广场与游园——赤峰红山广场、包头游乐园、赤峰长青公园第81-85页
       ·地势变化大的公园——青岛太平角林地、徐州托龙山公园、徐州高铁山体公园第85-87页
       ·滨水公园——东营水上公园第87-89页
     ·突出城市地域特色及主题的景观项目:厦门园博会青岛园、青岛市委组织部评鉴中心景观、青岛天人环境公司博物馆景观第89-92页
     ·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上海浦房御苑景观、上海盛世年华住宅小区景观、青岛华泰.山水嘉园住宅小区景观、东营凯泽名苑住宅小区景观第92-96页
     ·线形景观、河道、道路工程: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央轴线景观、赤峰龙行谷景观、赤峰蒙古源流雕塑园、赤峰东旱河景观第96-100页
   ·工程实例的理法分析第100-128页
     ·问名第101-102页
     ·相地第102-107页
     ·立意第107-111页
     ·布局第111-115页
     ·理微(景观小品、道路系统、地形、理水、建筑构筑物、植物造景、景观照明等)第115-125页
     ·余韵第125-128页
   ·传统理法指导下的实践工作总结第128-154页
     ·籍景问名,借名解景第128-129页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第129-133页
       ·地势坦荡,风景豁然第129-130页
       ·顺山依势,因地造园第130页
       ·筑立江湖,足征大观第130-131页
       ·依傍建筑,悠然护宅第131-132页
       ·变劣为优,良田美景第132-133页
     ·立意在胸,意在笔先——"天人合一"第133-135页
       ·反映文脉——历史文化背景"小中见大"的园林精神第134页
       ·反映地脉——地域特色"宛如天开"的自然原则第134页
       ·反映人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人文内涵第134-135页
     ·布局有序,随曲合方第135-137页
       ·规则式构图求统一——序列式与秩序性第135-136页
       ·自然式构图求变化——协调与和谐第136-137页
       ·规则性的自然布局——现代园林的特性第137页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第137-140页
       ·借景贯穿于设计的每个环节第137页
       ·借小景第137-139页
       ·借大景第139-140页
     ·理微——各景观要素从不同角度为立意服务第140-149页
       ·道不择曲,路不择直——道路系统的设计规划第140-142页
       ·山不让土,水不择流——理水第142-144页
       ·植栽追趣,意绝灵奇第144-146页
       ·景明意宏,画龙点睛第146-149页
     ·传统理法与实践工程的结合第149-154页
7 中西风景园林艺术的融汇与对话第154-159页
   ·中西方园林的起源差异第154-155页
   ·中国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第155-156页
   ·现代西方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影响第156-157页
   ·中西交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第157-159页
8 一个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考第159-167页
   ·博古通今,灵活思变第159-161页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第159-160页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第160-161页
     ·尊重传统,鼓励创新第161页
   ·融会贯通——风景园林设计没有国界限制第161-163页
     ·设计要素的创新第162页
     ·功能寓于形式第162页
     ·设计结合生态第162-163页
   ·一个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责任和历史使命第163-167页
     ·对自然的责任——作自然与城市的协调者第164页
     ·对社会的责任——作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体现者第164-165页
     ·对人文的责任——作艺术的本质精神延续者第165-167页
9 结论第167-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4页
个人简介第174-176页
导师简介第176-178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下一篇: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