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 | 第20-31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 第20-21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0页 |
·中小企的特点 | 第20-21页 |
·董事会及其特征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董事会的概念界定 | 第21页 |
·董事会特征概念界定 | 第21页 |
·董事会的构成情况 | 第21-22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优缺点 | 第22-24页 |
·盈余管理的含义 | 第22页 |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点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的优缺点及其评价 | 第23-24页 |
·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计量模型 | 第24-28页 |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4-26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 | 第26-2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契约理论 | 第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2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中小企业板的建立与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中小企业发展总趋势 | 第31-32页 |
·中小企业分行业交易现状 | 第32-33页 |
·中小企业地区分布现状 | 第33-34页 |
·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的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董事会的决策机制 | 第35-36页 |
·董事会的约束激励 | 第36页 |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融资中进行的盈余管理 | 第36-37页 |
·IPO 中进行的盈余管理 | 第37页 |
·为了获取配股资格进行的盈余管理 | 第37-38页 |
·避免退市或特别处理进行的盈余管理 | 第38页 |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盈余管理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39-58页 |
·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40-43页 |
·董事会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假设 | 第40-41页 |
·董事会激励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假设 | 第41页 |
·董事会行为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假设 | 第41-42页 |
·董事会专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假设 | 第42-43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43-47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43-45页 |
·解释变量 | 第45-46页 |
·控制变量 | 第46-47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47-57页 |
·董事会特征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50页 |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0-51页 |
·董事会特征因素均值分析 | 第51-5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 第53-54页 |
·共线性分析 | 第54-55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规范中小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 第58-63页 |
·完善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58-61页 |
·保持适当的董事会规模 | 第58页 |
·改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状况 | 第58-59页 |
·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地位 | 第59页 |
·适当提高董事会会议频数 | 第59-60页 |
·设立审计委员会 | 第60页 |
·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改善中小上市公司外部制度环境 | 第61-62页 |
·加强对中小上市公司的监管 | 第61页 |
·完善中小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 第61-62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 第62页 |
·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