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2-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 | 第13-14页 |
·国内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医保医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 第18-22页 |
·医保医师制度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医保医师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8页 |
·医保医师制度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医保医师制度的探索 | 第19-20页 |
·东营市医保医师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其他省市医保医师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 第20页 |
·医保医师制度应建立的工作机制 | 第20-22页 |
·完善结算办法,建立宏观调控机制 | 第20-21页 |
·引进行业竞争机制,扩大定点范围 | 第21页 |
·实行量化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医保医师的违规现象分析 | 第22-33页 |
·医务人员违规的原因 | 第22-24页 |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 第22页 |
·医疗消费主体间的道德风险 | 第22-24页 |
·医务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博弈分析 | 第24-27页 |
·医务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博弈 | 第24页 |
·医务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博弈模型设定 | 第24-26页 |
·医务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博弈的分析结论 | 第26-27页 |
·医务人员违规的表现 | 第27-29页 |
·从参保人员角度 | 第27-28页 |
·从医务人员角度 | 第28页 |
·从医疗机构角度 | 第28-29页 |
·医保医师违规的后果 | 第29-33页 |
·破坏了医疗保险实施的规则 | 第29页 |
·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 | 第29-31页 |
·造成了医疗保险主体的逆向选择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医保医师的违规控制 | 第33-37页 |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第33-34页 |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第33页 |
·加强医保医师信用体系的建设 | 第33页 |
·提高医保医师风险意识 | 第33-34页 |
·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 第34-35页 |
·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 | 第34页 |
·医疗保险预付费制的优点 | 第34-35页 |
·付费方式改革的水库模型 | 第35页 |
·加强部门间合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35-37页 |
·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用,压缩医疗卫生成本 | 第36页 |
·发挥医疗卫生部门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 第36页 |
·探索医保经办机构监管方式,实现医、保、患共赢 | 第36-37页 |
第5章 东营市医疗保险的违规与控制 | 第37-43页 |
·东营市医疗保险的运行状况 | 第37-38页 |
·基金管理状况 | 第37页 |
·待遇支付状况 | 第37-38页 |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状况 | 第38页 |
·便民服务状况 | 第38页 |
·东营市医疗保险违规情况 | 第38-41页 |
·东营市医疗保险违规的主要类别 | 第38-39页 |
·近三年违规类别及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近三年查处的典型违规案例分析 | 第40-41页 |
·东营市医疗保险违规控制 | 第41-43页 |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控制 | 第41-42页 |
·医保医师违规控制 | 第42页 |
·参保人员违规控制 | 第42-43页 |
第6章 发展和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医保医师制度的对策措施 | 第43-48页 |
·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发展模型,明确发展方向 | 第43-44页 |
·医保医师制度监管模型 | 第43-44页 |
·医保医师制度实施的要求 | 第44页 |
·多举并措,加大监管力度 | 第44-46页 |
·加强稽核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加大对违规医疗机构和医保医师的惩罚力度 | 第45页 |
·加快医疗保险立法 | 第45-46页 |
·改变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方式,促进医保医师自律 | 第46-47页 |
·增加财政投入,改变收入分配方式 | 第46页 |
·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减少医保医师违规机会 | 第46-47页 |
·树立医保医师良好的医德医风 | 第47页 |
·建立医患之间信息公布制度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