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状况第19-23页
     ·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9-21页
     ·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22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22-23页
   ·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3-32页
     ·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4-3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2-36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32-33页
   ·开采历史及环境问题第33-34页
     ·开采历史第33页
     ·矿区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第33-34页
   ·影响植被恢复的因子第34-35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三章 中条山矿区废弃地植物区系特点第36-44页
   ·引言第36页
   ·研究方法第36页
     ·取样第36页
     ·数据处理第36页
   ·植物区系属区系成分分析第36-40页
     ·世界分布第39-40页
     ·热带分布第40页
     ·温带分布第40页
   ·植物区系种的成分分析第40-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矿区废弃地植被分类与排序研究第44-52页
   ·引言第44页
   ·研究方法第44页
     ·取样第44页
     ·数据处理第44页
     ·数据分析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1页
     ·TWINSPAN分类第44-48页
     ·DCA排序分析第48-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矿区废弃地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第52-64页
   ·引言第52页
   ·研究方法第52-53页
     ·取样第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61页
     ·生态位宽度分析第54-55页
     ·生态位重叠分析第55-61页
   ·小结第61-64页
第六章 矿区废弃地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第64-72页
   ·引言第64页
   ·研究方法第64-65页
     ·取样第64页
     ·数据处理第64页
     ·数据分析第64-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χ~2检验和Jaccard关联指数第65-67页
     ·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第67-69页
     ·优势种生态种组的划分第69-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矿区废弃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演替规律研究第72-78页
   ·引言第72页
   ·研究方法第72-73页
     ·取样第72页
     ·数据处理第72页
     ·数据分析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6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73-74页
     ·矿区废弃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第74-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八章 铜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与措施研究第78-86页
   ·矿区植被恢复的意义第78页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第78-80页
     ·地下采矿崩落区的防治措施第78-79页
     ·对塌陷地貌的恢复及治理第79页
     ·保护地表水源及地下水,防止水土流失第79-80页
     ·进行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第80页
   ·植被恢复与重建第80-83页
     ·先锋植物的筛选第80-81页
     ·物种的配置第81-83页
     ·植物生长管理措施第83页
   ·植被恢复的技术途径及判断标准第83页
   ·矿区植被恢复模式第83-84页
   ·小结第84-86页
第九章 结论第86-88页
   ·植物区系特点第86页
   ·植物群落分类排序第86页
   ·优势种生态位第86-87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87页
   ·种间关联分析第87页
   ·恢复模式及措施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第104-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颜色特征的广义M-J集检索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