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手性氮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41页
   ·引言第11-12页
   ·具有双手性中心的二醇(酚)-钛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12-19页
     ·改良的Sharpless氧化体系——Kagan体系第12-13页
     ·改良的Sharpless氧化体系——Modena体系第13-14页
     ·改良的Kagan体系第14-15页
     ·以BINOL及BINOL衍生的具有双手性中心的二酚-钛催化体系第15-17页
     ·具有双手性中心的二醇-钛催化体系第17-19页
   ·具有三手性中心的三醇胺-金属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19-20页
     ·手性三醇胺-钛催化体系第19-20页
     ·手性三醇胺-锆催化体系第20页
   ·手性卟啉-金属络合物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20-21页
     ·手性卟啉-铁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0-21页
     ·手性卟啉-锰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1页
   ·手性salen(salan)-金属络合物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21-27页
     ·手性salen-锰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2-23页
     ·手性salen-钛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3-24页
     ·手性salen-钒、铌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4-25页
     ·手性salan-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5-27页
   ·手性Schiff碱-金属络合物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27-36页
     ·手性Schiff碱-钒络合物催化体系第28-35页
     ·手性Schiff碱-钛络合物催化体系第35-36页
     ·手性Schiff碱-铁络合物催化体系第36页
   ·其它金属络合物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体系第36-37页
   ·反应机理的阐述第37-38页
   ·立题思路第38-41页
2 3-芳基取代水杨醛Schiff碱配体的合成及其在钒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41-72页
   ·引言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6页
     ·取代水杨醛Schiff碱配体的合成第41-45页
     ·手性配体的筛选第45-49页
     ·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9-53页
     ·底物扩展第53-56页
   ·实验部分第56-70页
     ·原料与试剂的来源第56页
     ·原料与试剂的预处理第56-57页
     ·分析测试仪器第57页
     ·取代水杨醛的合成第57-61页
     ·手性Schiff碱配体L~1-L~(18)的合成第61-67页
     ·奥美拉唑药物前体的制备第67-68页
     ·手性Schiff碱L~(13)/VO(acac)_2体系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第68-70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第70页
   ·小结第70-72页
3 手性四氢喹啉骨架氮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72-96页
   ·引言第72页
   ·以四氢喹啉为骨架的手性氮氧配体的设计第72-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89页
     ·配体L~(19)和L~(20)的合成与表征第73-80页
     ·配体L~(19)和L~(20)在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80-89页
     ·展望第89页
   ·实验部分第89-95页
     ·原料与试剂的来源第89-90页
     ·原料与试剂的预处理第90页
     ·分析测试仪器第90-91页
     ·手性四氢喹啉骨架氮氧配体L~(19)和L~(20)的合成第91-94页
     ·L~(19)/VO(acac)_2和L~(20)/VO(acac)_2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4 具有双手性和三手性中心Schiff碱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96-113页
   ·引言第96-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6页
     ·配体L~(21)和L~(22)的合成与表征第97-104页
     ·L~(21)/VO(acac)_2和L~(22)/VO(acac)_2催化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研究第104-106页
   ·实验部分第106-112页
     ·分析测试仪器第107页
     ·具有双手性中心的Schiff碱配体L~(21)的合成第107-109页
     ·具有三手性中心的Schiff碱配体L~(22)的合成第109-111页
     ·L~(21)/VO(acac)_2和L~(22)/VO(acac)_2体系催化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第111页
     ·L~(21)/VO(acac)_2和L~(22)/VO(acac)_2催化体系的分离和循环使用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创新点摘要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部分化合物附图第124-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求解Helmholtz方程的代数多重网格预条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有界区域上的径向基函数Bernstein不等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