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领导方式与组织变革的情境要求 | 第17-25页 |
·领导方式的界定 | 第17页 |
·领导方式的变迁 | 第17-20页 |
·伟人观的刚性领导方式 | 第17-19页 |
·平民观的柔性领导方式 | 第19-20页 |
·组织变革的含义 | 第20-21页 |
·组织变革的情境要求 | 第21-22页 |
·动荡的组织环境 | 第21页 |
·人际关系导向为主 | 第21-22页 |
·组织知识成员的新需求 | 第22页 |
·伟人观的刚性领导方式对组织变革的局限性 | 第22-25页 |
·单向、二元对立的领导方法不适应动荡的组织环境 | 第22-23页 |
·以“事”为中心的方式难以适应人际关系导向 | 第23页 |
·以“领导”为中心的方式无法真正满足知识成员的新需求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柔性领导对组织变革的适应性 | 第25-34页 |
·柔性领导的内涵 | 第25-28页 |
·主动变化的领导 | 第25-26页 |
·多角色的领导 | 第26-27页 |
·与下属建立平等、互信关系的领导 | 第27-28页 |
·以人为本的领导 | 第28页 |
·柔性领导的特征 | 第28-30页 |
·互动、艺术的领导方法 | 第29-30页 |
·以下属和组织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 第30页 |
·以被领导者为中心 | 第30页 |
·柔性领导的作用方式 | 第30-32页 |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容 | 第31页 |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 | 第31-32页 |
·现代组织变革离不开柔性领导 | 第32-34页 |
·互动、艺术的领导方法更适合转型期的组织环境 | 第32-33页 |
·成员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理念加速转变领导观念 | 第33页 |
·以被领导者为中心的领导能满足下属需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柔性领导对组织变革的作用表现 | 第34-43页 |
·主动变化的领导能积极识别变革动因 | 第34-35页 |
·主动适应组织环境 | 第34-35页 |
·有效识别下属的变革需求 | 第35页 |
·领导自身具有变革意识 | 第35页 |
·以人为本的领导能有效领导组织成员 | 第35-39页 |
·化解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抵制 | 第36-37页 |
·进行学习管理促进下属成长 | 第37页 |
·引导下属发挥其潜能 | 第37-39页 |
·多角色的领导能有效转变组织文化 | 第39-41页 |
·以愿景领导构建更有认同感的组织愿景 | 第39-40页 |
·以鼓舞者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气氛 | 第40页 |
·以团队建设者建立更优秀的组织团队 | 第40-41页 |
·以垂范者有效固化新的组织文化 | 第41页 |
·平等互信关系能保证沟通的顺畅 | 第41-43页 |
·相互理解能保持渠道的通畅 | 第42页 |
·相互坦诚能确保信息的真实 | 第42页 |
·地位平等能确保信息的公开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柔性领导在我国组织变革中应用的不足 | 第43-48页 |
·信任的缺失难以化解组织成员对变革的恐惧 | 第43-44页 |
·领导承责能力不足导致信任的缺失 | 第43页 |
·政治道德能力不足导致信任的缺失 | 第43-44页 |
·理解的缺失难以激发组织成员变革的动力 | 第44-45页 |
·对下属重视不足导致理解的缺失 | 第44-45页 |
·沟通合作能力不足导致理解的缺失 | 第45页 |
·知识素养的缺失无法克服观念的阻力 | 第45-46页 |
·知识素养的缺失难以改变领导自身的陈旧观念 | 第45-46页 |
·知识素养的缺失难以营造组织的学习氛围 | 第46页 |
·能力的缺失难以提高变革成功率 | 第46-48页 |
·科学决策能力的弱化易导致变革失败 | 第46页 |
·驾驭全局能力低下易导致变革失败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提升柔性领导在我国组织变革中作用的途径 | 第48-53页 |
·塑造品格,提升信任感 | 第48-49页 |
·正直诚信,提高领导承责能力 | 第48-49页 |
·廉洁忠诚,提高领导政治道德 | 第49页 |
·运用情感,增强理解 | 第49-50页 |
·以情待人,重视下属 | 第49-50页 |
·践行移情,顺畅沟通 | 第50页 |
·学会学习,提高组织知识素养 | 第50-51页 |
·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 第50-51页 |
·推进组织学习,提高组织素养 | 第51页 |
·提升能力,提高变革成功率 | 第51-53页 |
·科学决策,增强导向力 | 第52页 |
·平衡利益,学会驾驭全局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