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对“公民不服从”的法理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0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7-8页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第8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8页
 四、国内外研究状况第8-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对“公民不服从”的概念分析与历史考察第11-22页
 一、概念分析第11-19页
  (一) “公民不服从”的概念第11-12页
  (二) “公民不服从”的特征第12-13页
   1、违法性特征第12页
   2、对现行秩序的基本认可性特征第12页
   3、目的正当性特征第12-13页
   4、手段的非暴力性第13页
   5、公开性第13页
  (三) “公民不服从”与相关法律概念的异同第13-16页
   1、“公民不服从”与一般性违法行为第13-14页
   2、“公民不服从”与合法性抗议第14-15页
   3、“公民不服从”与正当防卫行为第15页
   4、“公民不服从”与“良性违宪”第15-16页
  (四) “公民不服从”的性质第16-18页
   1、基本权利说第16-17页
   2、区分说第17-18页
   3、折衷说第18页
  (五) “公民不服从”的类型第18-19页
   1、直接式和间接式第18-19页
   2、非暴力反抗和良知拒绝第19页
 二、“公民不服从”的历史擅变第19-22页
  (一) “公民不服从”的产生第19-20页
  (二) “公民不服从”的确立第20-21页
  (三) “公民不服从”的发展第21-22页
第二章 对“公民不服从”合理性的求证第22-39页
 一、合理性的内涵第22-23页
 二、学界关于“公民不服从”的合理性的说明第23-26页
  (一) 自然法学说第24页
  (二) 民主学说第24页
  (三) 功利主义学第24-25页
  (四) 实证法律权利理论第25-26页
 三、对于“公民不服从”合理性的多维度再思考第26-38页
  (一) 马克思主义法与法律关系维度第26-29页
  (二) 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维度第29-33页
  (三) 法律发展维度第33-34页
  (四) 法律信仰维度第34-36页
  (五) 法律秩序的角度第36-38页
 四、国家对“公民不服从”的态度第38-39页
  (一) 司法和执法机关的态度第38页
  (二) 立法机关的态度第38-39页
第三章 “公民不服从”的前提与限度第39-45页
 一、“公民不服从”的前提第39-41页
  (一) 法律或政策的正义价值的极度缺失第39-40页
  (二) 现有救济手段的穷尽第40-41页
  (三) 危害后果的有限性第41页
 二、“公民不服从”的限度第41-45页
  (一) 目的限度第41-43页
  (二) 权利内容的正当性限度第43-44页
  (三) 手段与程序限度第44-45页
第四章 “公民不服从”之于当中国代法治的意义第45-54页
 一、实现良法之治第45-50页
  (一) 良法的标准第46页
  (二) 我国法律的“管理法”倾向第46-49页
   1、权力本位第47-48页
   2、法律工具主义第48-49页
  (三) “公民不服从”与良法之治第49-50页
 二、促进公民精神的提升第50-54页
  (一) 促进公民“守法精神”的提升第51-52页
  (二) 公民意识的深化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葛兰西法律政治功能观研究
下一篇:美国社会变迁与宪法解释功能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