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6-30页
   ·研究背景第16-20页
     ·国际背景第17-18页
     ·国内背景第18-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研究目的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1-2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3-26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23-24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24-25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25-26页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6-28页
     ·研究思路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28-30页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第30-47页
   ·相关基础理论第30-33页
     ·教育经济学理论第30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30-31页
     ·培训理论第31-32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32-33页
     ·博弈理论第33页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第33-40页
     ·农民的含义第33-36页
     ·新型农民的含义第36-39页
     ·长效机制的含义第39-40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第40-47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内涵第40-41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基本特征第41-42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形成的环境分析第42-43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第43-44页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第44-47页
第三章 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问题第47-63页
   ·基本概况第47-51页
     ·政策背景第47-49页
     ·经济背景第49-51页
   ·农民培训现状第51-54页
     ·农民受教育现状第51页
     ·农民接受各种培训现状第51-54页
   ·农民培训特点分析第54-57页
     ·受训农民基数大底子薄第54页
     ·农民培训内容多任务重第54-55页
     ·农民培训理论研究不够第55-56页
     ·农民培训思想上重视不够第56页
     ·农民培训缺乏健全的体系第56页
     ·农民培训供需脱节第56-57页
     ·农民培训缺乏长效机制第57页
     ·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内在需求动力不足第57页
   ·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7-61页
     ·农民培训供给能力不足,农民培训次数偏少第58页
     ·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第58-59页
     ·培训信息传递不畅,时间安排不合理第59页
     ·培训经费来源渠道少,投入保障薄弱第59-60页
     ·培训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第60页
     ·培训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第60-61页
   ·现有农民培训模式的启示第61-63页
     ·政府第61页
     ·培训机构第61页
     ·农民第61-63页
第四章 国外农民培训经验借鉴第63-72页
   ·国外农民培训简介第63-68页
     ·美国第63-64页
     ·加拿大第64-65页
     ·日本第65-67页
     ·韩国第67-68页
   ·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的共同特征第68-69页
     ·重视立法保障第68页
     ·重视教育培训投入第68页
     ·重视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第68页
     ·具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第68-69页
   ·国外农民培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69-72页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第69页
     ·设立专门农民教育培训协调机构第69页
     ·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第69-70页
     ·创新投入保障机制第70-71页
     ·创新农民培训模式第71-72页
第五章 农民培训的动力机制第72-94页
   ·农民培训动力机制的概念及内涵第72-73页
   ·农民培训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第73-82页
     ·农民培训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第73-74页
     ·政府与农民在态度方面的博弈第74-75页
     ·政府与农民在出资方面的博弈第75-76页
     ·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博弈第76-77页
     ·培训机构与农民之间的博弈第77-78页
     ·政府、机构和农民三方混合策略博弈分析第78-80页
     ·三方培训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0-82页
   ·构建农民培训动力机制的必要性第82-84页
     ·农民培训动力机制是培训的动力源泉和基本保障第82-83页
     ·农民培训动力机制是农村人力资本储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第83-84页
   ·农民培训动力机制的内容第84-87页
     ·导向机制第84-85页
     ·政策支持机制第85页
     ·改革创新机制第85-86页
     ·可持续发展机制第86-87页
   ·农民培训动力机制的实施建议第87-94页
     ·增强农业内部产业推动力转化为农民培训的原动力第87-89页
     ·提高农业外部就业生活的吸引力转化为农民培训的原动力第89-90页
     ·增强培训的趣味性与可视性以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第90-92页
     ·规范监管以增强参训的自我约束转化为农民培训的原动力第92页
     ·增强机构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化发展第92-94页
第六章 农民培训的运行机制第94-109页
   ·农民培训运行机制的概念及内涵第94-95页
   ·运行机制包含的主要内容第95-97页
     ·目标导引机制第95页
     ·过程控制机制第95-96页
     ·科学纠偏机制第96页
     ·优化协同机制第96-97页
   ·农民培训需求分析第97-104页
     ·培训需求的调查第98-100页
     ·农民培训意愿分析第100-104页
   ·农民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第104-105页
     ·培训计划的制订第104-105页
     ·培训计划的实施第105页
   ·培训效果评估第105-106页
   ·完善农民培训运行机制的建议第106-109页
     ·加强农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第106页
     ·加强农民培训中重点环节的管理第106-107页
     ·加强农民培训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第107页
     ·多方筹措资金,实现政府主导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第107页
     ·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第107-108页
     ·继续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力度第108-109页
第七章 农民培训的保障机制第109-122页
   ·农民培训保障机制的内涵及特征第109-110页
   ·构建农民培训保障机制的作用第110-112页
     ·构建农民培训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健全政府宏观保障第110-111页
     ·构建农民培训保障机制有利于社会协同保障的建立第111页
     ·构建农民培训保障机制有利于农民道德品质的提高第111-112页
   ·保障机制的内容第112-117页
     ·思想保障机制第112-113页
     ·制度保障机制第113-114页
     ·组织保障机制第114-115页
     ·物质保障机制第115页
     ·环境保障机制第115-116页
     ·资金保障机制第116-117页
   ·完善农民培训保障机制的建议第117-122页
     ·建立农民培训制度保障机制第117-119页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培训投资多元化机制第119-120页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创新体系第120-121页
     ·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环境保障机制第121-122页
第八章 农民培训的调节机制第122-135页
   ·农民培训调节机制的内涵及特点第122-123页
   ·构建农民培训调节机制的意义第123-124页
     ·调节机制会不断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有利于培训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第123页
     ·调节机制能促使更好地发挥农民培训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发挥培训目标的指导、激励、控制和协调作用第123-124页
   ·调节机制的内容第124-128页
     ·信息反馈机制第124-125页
     ·激励约束机制第125-127页
     ·联席会议机制第127-128页
   ·农民培训中行为主体协调关系的分析第128-130页
     ·农民培训中各行为主体的职责第128-129页
     ·三大行为主体间的协调关系分析第129-130页
   ·农民培训调节机制的实施建议第130-135页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协调培训目标规划第131页
     ·统一规划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第131-132页
     ·注重培训的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第132页
     ·发挥示范效应,扩大受益群体第132-133页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整体增强培训效果第133页
     ·建立培训考评机制,提高培训管理水平第133-135页
第九章 农民培训的评估机制第135-148页
   ·培训评估的意义第135页
   ·培训评估系统第135-138页
     ·培训评估的内容第135-136页
     ·培训评估的流程第136-138页
     ·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第138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型农民培训简介第138-146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中心介绍第138-139页
     ·培训实践效果分析第139-140页
     ·农民培训效果的评估第140-146页
   ·农民培训评估机制的实施建议第146-148页
     ·提高认识,完善农民培训评估机制第146页
     ·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估全面科学合理第146-147页
     ·选择合适模型,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147页
     ·加强评估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评估资源第147页
     ·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制度,促进农民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第147-148页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附录第161-170页
作者简介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