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伙伴信任关系诊断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2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6-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关系研究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20-34页 |
·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主题 | 第20-31页 |
·组织信任主题 | 第31-34页 |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7-42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研究内涵界定 | 第38-39页 |
·论文结构 | 第39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第2章 支撑信任关系诊断的技术基础 | 第42-53页 |
·级别高于关系理论 | 第42-44页 |
·级别高于关系定义 | 第42页 |
·选择消去法 | 第42-44页 |
·案例推理理论方法 | 第44-48页 |
·基本假设与流程 | 第44-46页 |
·案例匹配与检索技术 | 第46-48页 |
·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 | 第48-52页 |
·问题表示 | 第48-49页 |
·经验风险最小化 | 第49页 |
·统计学习理论 | 第49-50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合作关系中的信任程度度量 | 第53-83页 |
·金字塔信任程度度量指标体系 | 第53-58页 |
·契约信任 | 第54页 |
·能力信任 | 第54-56页 |
·意愿信任 | 第56-58页 |
·信任程度度量实施的基础理论 | 第58-62页 |
·信任度的内涵 | 第58页 |
·技术手段与支撑对象的协同演化关系 | 第58-60页 |
·实现信任程度度量的原理 | 第60-62页 |
·信任度的专家群体协同度量 | 第62-66页 |
·信任程度度量特征 | 第62-63页 |
·信任程度度量过程模型 | 第63-66页 |
·信任度协同度量程序模型 | 第66-74页 |
·节点企业专家代理信任度度量个体求解模型 | 第66-72页 |
·各节点企业专家代理的协同度量集成模型 | 第72-74页 |
·基于决策经历的专家权重确定机制 | 第74-80页 |
·专家权重确定假设 | 第74页 |
·专家权重确定中的信任度量评估决策经历库 | 第74-76页 |
·专家权重确定机制 | 第76-80页 |
·实验验证 | 第80-82页 |
·实验设计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 | 第8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供应链伙伴关系信任状态诊断 | 第83-110页 |
·信任状态诊断内涵 | 第83-86页 |
·节点企业合作进程 | 第83-84页 |
·合作关系中的信任 | 第84页 |
·信任状态诊断的描述性概念 | 第84-86页 |
·信任状态诊断的运作分析 | 第86-87页 |
·信任度主导方式 | 第86页 |
·诊断内容 | 第86-87页 |
·诊断主体与客体 | 第87页 |
·信任状态诊断假设 | 第87-88页 |
·信任状态诊断推理 | 第88-97页 |
·计划阶段 | 第90-91页 |
·执行诊断阶段 | 第91-94页 |
·关系修正和检查阶段 | 第94页 |
·信任状态诊断推理结构 | 第94-97页 |
·基于多支持向量机系统的信任状态群体协同诊断 | 第97-105页 |
·多支持向量机系统的构建原理 | 第97-98页 |
·基于多支持向量机系统的信任状态协同诊断模型 | 第98-100页 |
·信任诊断的智能支持工作原理 | 第100-101页 |
·多代理实现设计 | 第101-103页 |
·应用示例分析 | 第103-105页 |
·信任状态诊断的关键问题 | 第105-108页 |
·案例和样本收集 | 第105页 |
·案例和样本表示 | 第105-106页 |
·智能推理 | 第106-108页 |
·诊断模型中的参数分析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5章 基于信任状态诊断的合作关系协调运作框架 | 第110-126页 |
·信任与合作关系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110-111页 |
·信任关系 | 第110-111页 |
·联盟关系 | 第111页 |
·信任与合作关系改善的相互作用 | 第111页 |
·当前合作关系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114页 |
·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 第111-112页 |
·信任缺乏问题 | 第112-113页 |
·时间连续性问题 | 第113-114页 |
·面向合作关系持续的信任协调体系 | 第114-119页 |
·目标层 | 第114-117页 |
·合作层 | 第117-118页 |
·信任协调层 | 第118页 |
·支撑层 | 第118-119页 |
·供应商开发程序 | 第119-120页 |
·基于信任诊断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开发程序 | 第120-125页 |
·保证供应链目标实现的原理 | 第120-121页 |
·夹心模型 | 第121-123页 |
·运作流程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6章 某企业供应链伙伴信任关系诊断案例 | 第126-147页 |
·加固型计算机产品简介 | 第126-127页 |
·计算机零部件品牌供应商市场现状分析 | 第127-128页 |
·计算机零部件供应商能力信任诊断分析 | 第128-140页 |
·计算机主板供应商能力信任诊断 | 第131-133页 |
·计算机显示器供应商能力信任诊断 | 第133-136页 |
·计算机杂牌内存供应商财务控制能力信任诊断 | 第136-140页 |
·计算机硬盘供应商意愿信任诊断 | 第140-143页 |
·供应链伙伴信任关系协调策略建议 | 第143-146页 |
·宜于采取的信任关系协调策略分析 | 第143-146页 |
·运作策略建议 | 第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1-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个人简历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