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3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5-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一、关于我国古代官吏设置制度的著述 | 第18页 |
二、西方经典著作关于政府组织的论述 | 第18-19页 |
三、西方主要法治国家和台湾的相关文献 | 第19页 |
四、近三十年来我国相关著述和论文 | 第19-20页 |
五、调研资料 | 第20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20-22页 |
二、研究进路 | 第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四节 术语界定 | 第24-33页 |
一、机构、编制的内涵 | 第25-27页 |
二、行政组织、行政机关编制、行政编制的内涵 | 第27-28页 |
三、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行政编制法及其关系 | 第28-33页 |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限制 | 第33-37页 |
一、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3-35页 |
二、研究限制及不足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我国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困境 | 第37-49页 |
第一节 现实状况 | 第37-40页 |
一、屡治无效越减越繁 | 第37-39页 |
二、机构人员过度膨胀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制度困境 | 第40-42页 |
一、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基本制度的缺失 | 第40-41页 |
二、机构编制管理经验制度缺乏法律的确认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法律困境 | 第42-44页 |
一、我国机构编制立法的现状 | 第42-43页 |
二、机构编制基本法律规定的缺失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理论困境 | 第44-49页 |
一、我国机构编制管理理论的困境 | 第44-46页 |
二、我国机构编制管理理论的缺失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49-63页 |
第一节 我国1949 年以前的吏治传统与官吏设置制度 | 第50-54页 |
一、我国1949 年以前的吏治传统 | 第50-51页 |
二、我国1949 年以前的官吏设置制度 | 第51-53页 |
三、我国古代吏治传统和官吏设置制度的启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实践所体现的思想认识和理论 | 第54-58页 |
一、新中国成立后前十年关于机构编制的规定 | 第54-55页 |
二、最近三十年关于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规定 | 第55-57页 |
三、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实践所体现的思想认识和理论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西方国家关于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理论 | 第58-60页 |
一、西方机构编制管理理论的基础 | 第58-59页 |
二、西方关于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必须受到制约的思想 | 第59页 |
三、西方关于机构编制的著名理论:“帕金森定律”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中外关于编制管理理论的比较 | 第60-63页 |
一、中外机构编制理论的比较 | 第60-62页 |
二、关于我国机构编制理论创建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西方国家对机构编制的管理控制 | 第63-79页 |
第一节 西方主要法治国家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的现状 | 第63-68页 |
一、法国政府部门设置和编制规模 | 第63-65页 |
二、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设置 | 第65-66页 |
三、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组成及公务人员规模 | 第66-67页 |
四、日本行政组织的模式和对行政机关编制的严格控制 | 第67-68页 |
第二节 西方法治国家机构编制的管理控制机制 | 第68-73页 |
一、议会制度成熟作用强大 | 第68-70页 |
二、预算控制机构编制 | 第70-71页 |
三、政治习惯和政治传统的影响 | 第71-72页 |
四、民主制度及制衡、监督和公开机制 | 第72-73页 |
第三节 西方主要法治国家编制管理的基本制度 | 第73-79页 |
一、以预算控制政府机关人员规模制度 | 第73-74页 |
二、以法律控制编制的制度 | 第74-75页 |
三、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严格程序规定 | 第75-76页 |
四、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严格制定法制度 | 第76-79页 |
第五章 台湾机构编制法治化的经验启示 | 第79-97页 |
第一节 台湾编制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源流及沿革演进 | 第79-82页 |
一、台湾编制管理制度和法律的源流 | 第79-81页 |
二、台湾编制管理制度和法律的沿革演进 | 第81-82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中央机关”机构设置和员额编制管理制度 | 第82-89页 |
一、台湾“中央机关”设置及编制员额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 | 第82页 |
二、台湾“中央政府机关”的设置 | 第82-85页 |
三、台湾“中央政府机关”的员额编制管理制度 | 第85-89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地方机构设置和员额编制管理制度 | 第89-93页 |
一、台湾的地方制度 | 第89-90页 |
二、台湾地方机关机构设置和员额分配的制度和法律规定 | 第90-93页 |
第四节 台湾机构设置和员额编制法治化的借鉴启示 | 第93-97页 |
一、对台湾机构设置和编制员额管理主要法律的借鉴 | 第93-94页 |
二、对台湾机构设置和员额编制管理制度的借鉴 | 第94页 |
三、机构编制法定化实现路径上的借鉴 | 第94-97页 |
第六章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构建(上) | 第97-113页 |
第一节 编制管理信息公开制度 | 第98-100页 |
一、编制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的界定 | 第98-99页 |
二、我国的编制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99页 |
三、积极推动我国编制信息公开制度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以预算控制编制的制度 | 第100-103页 |
一、以预算控制编制的机制 | 第101-102页 |
二、西方法治国家预算控制编制制度的有益借鉴 | 第102页 |
三、推进我国预算控制编制制度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依法管理编制的制度 | 第103-105页 |
一、我国以经验政策管理编制的传统 | 第104页 |
二、从以政策管理编制转变为到依法律管理编制 | 第104-105页 |
第四节 行政编制总员定额制度 | 第105-108页 |
一、行政编制总员定额制度的内涵 | 第106页 |
二、日本、台湾总员定额制度的经验 | 第106-107页 |
三、推进我国行政编制总员定额制度 | 第107-108页 |
第五节 编制管理监督制度 | 第108-110页 |
一、树立编制管理部门的权威,加强其监督检查的职责权利 | 第109页 |
二、严格编制管理法律责任 | 第109-110页 |
三、严格编制管理与执行监督 | 第110页 |
第六节 关于确定编制分配标准和编制管理程序的制度 | 第110-113页 |
一、关于确定编制分配标准 | 第111-112页 |
二、关于确定编制管理的程序规定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构建(下) | 第113-127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模式选择 | 第113-119页 |
一、行政编制立法的模式 | 第114-118页 |
二、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模式选择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119-121页 |
一、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的原则 | 第119-120页 |
二、符合编制管理规律的原则 | 第120-121页 |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121页 |
第三节 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几个具体问题 | 第121-127页 |
一、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 第122-123页 |
二、关于我国行政编制立法的立法技术 | 第123-124页 |
三、关于应该向哪一个国家学习的问题 | 第124-127页 |
结论 | 第127-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