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诉交易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辩诉交易的基本问题 | 第12-20页 |
| ·辩诉交易及其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区别 | 第12-14页 |
| ·辩诉交易的涵义及特征 | 第12-13页 |
| ·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区别 | 第13-14页 |
| ·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 ·契约观念构成辩诉交易的文化基础 | 第14-16页 |
| ·实用主义哲学观构成辩诉交易的思想基础 | 第16-18页 |
| ·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构成辩诉交易的制度基础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辩诉交易在域外的发展状况及利弊分析 | 第20-28页 |
| ·辩诉交易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 第20-22页 |
| ·辩诉交易的利弊分析 | 第22-28页 |
| ·辩诉交易的现实价值 | 第23-25页 |
| ·辩诉交易存在的缺陷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我国引进辩诉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8-35页 |
| ·我国引进辩诉交易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29页 |
| ·提高了诉讼效率 | 第28页 |
| ·体现了刑事诉讼的民主性 | 第28-29页 |
| ·有利于被害人的利益保护 | 第29页 |
| ·我国引进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5页 |
| ·我国的文化传统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30-31页 |
| ·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 | 第31-32页 |
| ·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引入奠定了制度基础 | 第32页 |
| ·已有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 | 第35-46页 |
| ·辩诉交易在我国确立所面临的问题 | 第35-37页 |
|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和执法理念 | 第35页 |
| ·报应刑刑罚价值观 | 第35-36页 |
| ·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 第36页 |
| ·欠发达的辩护律师制度 | 第36-37页 |
| ·对策与出路 | 第37-46页 |
| ·观念转型 | 第37-38页 |
| ·刑事契约一体化 | 第38-40页 |
| ·健全辩护律师制度 | 第40-43页 |
| ·构建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43-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