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强制执行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绪论 | 第14-18页 |
| 第一章 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缺失引发的问题 | 第18-25页 |
| ·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 ·无人受让股权导致股权强制执行难以实现 | 第18-19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的执行对象不明确 | 第19-20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缺乏程序救济 | 第20-21页 |
| ·股权可强制执行性的理论争议 | 第21-25页 |
| ·对股权能否作为强制执行标的存在争议 | 第21-22页 |
| ·股权可强制执行的理论基石分析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5-36页 |
| ·对股权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区 | 第25-29页 |
| ·目前学界关于股权性质的学说争议 | 第25-26页 |
| ·股权性质的认识误区 | 第26-27页 |
| ·股权性质的定位 | 第27-29页 |
| ·现行立法对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的规定 | 第29-34页 |
| ·《执行规定》的缺陷 | 第29-32页 |
| ·现行《公司法》的不足 | 第32-33页 |
| ·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欠缺 | 第33-34页 |
| ·可强制执行的股权范围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 第34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的监督主体与执行主体的重叠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的立法借鉴 | 第36-41页 |
| ·国外相关立法规定及借鉴 | 第36-38页 |
| ·股权可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 | 第36页 |
| ·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保护 | 第36-37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的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 ·善意取得制度的借鉴 | 第38-39页 |
| ·公示公信制度的借鉴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缺失的对策 | 第41-52页 |
| ·股权强制执行原则标准的统一化 | 第41-48页 |
| ·以工商登记作为执行股权认定标准的原则 | 第41-42页 |
| ·股东财产与法人财产分离原则 | 第42页 |
| ·执行财产自由选择原则 | 第42-43页 |
| ·协议转让为首选,拍卖变卖为补充原则 | 第43-44页 |
| ·保护优先购买权原则 | 第44-48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监督主体的明确化 | 第48-49页 |
| ·不当执行行为的界定 | 第48页 |
| ·完善股权强制执行各环节的监督 | 第48-49页 |
| ·被执行人的程序权利救济 | 第49页 |
| ·股权强制执行的程序规则设计 | 第49-52页 |
| ·债权人申请 | 第49-50页 |
| ·法院监督股东内部现行处理 | 第50页 |
| ·法院评估股权价值 | 第50页 |
| ·法院拍卖股权 | 第50页 |
| ·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 第50页 |
| ·法院监督公司机关办理确认手续 | 第50-51页 |
| ·交付价款 | 第51页 |
| ·关于隐名股权的执行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