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及其辅助降血脂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22页 |
·保健食品的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保健食品的定义和提出 | 第8页 |
·国内外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国内外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高脂血症 | 第10-13页 |
·高脂血症 | 第10-11页 |
·高脂血症的危害 | 第11-12页 |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2-13页 |
·三七保健食品及三七药理的发展概况 | 第13-18页 |
·三七药理保健作用及历史记载 | 第13-14页 |
·三七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第14-18页 |
·普洱茶保健食品及普洱茶药理的现代研究 | 第18-21页 |
·普洱茶功效的历史记载 | 第19页 |
·普洱茶现代药理研究 | 第19-20页 |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第20页 |
·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普洱茶提取工艺研究 | 第22-2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3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 | 第23-25页 |
·材料与辅料 | 第2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稳定性实验 | 第25-3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指标测定 | 第26-33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辅助降血脂作用的动物实验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8页 |
·普洱茶浸提工艺研究 | 第37-38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 | 第38-41页 |
·稀释剂和甜味剂的选择 | 第38页 |
·润滑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各辅料用量选择 | 第39页 |
·粘合剂用量选择 | 第39-40页 |
·润滑剂用量选择 | 第40页 |
·片剂抗张强度检查 | 第40页 |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 | 第40-41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稳定性实验 | 第41-45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感官指标的变化 | 第41-42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42-43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微生物指标的变化 | 第43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产品质量指标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对大鼠体征指标的影响 | 第45-48页 |
·对实验大鼠饮水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实验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实验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普洱茶三七含片对实验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48-58页 |
·对大鼠血清TC 的影响 | 第48-49页 |
·对大鼠血清TG 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大鼠血清HDL-C 的影响 | 第50-52页 |
·对大鼠血清LDL-C 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大鼠血脂综合指数的影响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4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