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论文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 | 第12页 |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 第12-13页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5-17页 |
3 北京市农民工就业现状 | 第17-22页 |
·北京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性别构成 | 第17页 |
·年龄构成 | 第17-18页 |
·受教育程度 | 第18页 |
·来源构成 | 第18页 |
·就业去向构成 | 第18-19页 |
·北京市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农民工的增速变慢 | 第19-20页 |
·与广东省的比较 | 第20页 |
·农民工对北京市的贡献 | 第20-22页 |
·农民工的消费对北京市场的影响 | 第20-21页 |
·农民工的生产活动对北京市GDP 的影响 | 第21页 |
·农民工为北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 第21-22页 |
4 北京市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工作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劳动报酬 | 第22页 |
·劳动时间 | 第22-23页 |
·员工培训和就业服务 | 第23页 |
·农民工外出就业缺乏组织和引导 | 第23页 |
·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劳动合同 | 第23-24页 |
·维权意识 | 第24页 |
·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医疗保险 | 第25页 |
·工伤保险 | 第25页 |
·养老保险 | 第25-26页 |
·失业保险 | 第26-28页 |
5 北京市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 第28-29页 |
·二元的户籍制度 | 第28页 |
·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28-29页 |
·二元的就业体制与二元的劳动力市场 | 第29页 |
·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 第29-31页 |
·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1-32页 |
·地方政府 | 第31页 |
·输入地政府 | 第31-32页 |
·用人单位的原因 | 第32页 |
·农民工自身原因 | 第32-34页 |
6 改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 第34-41页 |
·对输出地的要求 | 第34-36页 |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 | 第34页 |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发展小城镇 | 第34页 |
·强化就业服务 | 第34页 |
·变革土地政策 | 第34-35页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5页 |
·加强教育 | 第35-36页 |
·对输入地的要求 | 第36-39页 |
·加强宣传和引导 | 第36-37页 |
·用制度来保证进京务工农民的权益 | 第37-39页 |
·对企业的要求 | 第39页 |
·杜绝非法行为 | 第39页 |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 第39页 |
·务工农民的自我提升 | 第39-40页 |
·树立学习意识 | 第39-40页 |
·树立维权意识 | 第40页 |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40-41页 |
7 总结 | 第41-42页 |
·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 第4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