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17-32页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17-26页 |
1 糖尿病肾病中医源流探讨 | 第17-18页 |
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认识 | 第18-20页 |
3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认识 | 第20-22页 |
4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 第22-24页 |
5 糖尿病肾病中医从肾论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第24-26页 |
6 评价与展望 | 第26页 |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西医研究概况 | 第26-32页 |
1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 第26-27页 |
2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 第27-29页 |
3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文献考辨 | 第32-47页 |
第一节 病名的考辨 | 第32-33页 |
1 病名考辨方法 | 第32页 |
2 病名考辨主旨 | 第32页 |
3 病名考辨的相关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相关病名涵义、病因病机、论治等考辨 | 第33-42页 |
1 有关消痒涵义、病因病机、论治的考辨 | 第33-35页 |
2 有关三消病因、病机、论治、预后的考辨 | 第35-38页 |
3 关于消肾涵义、病因、辨治、传变的考辨 | 第38-41页 |
4 下消、内消、急消等及其与消肾、肾消关系探讨 | 第41-42页 |
5 其它相关病名如渴利、肺消、鬲消、食亦等探讨 | 第42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42-44页 |
1 消瘅 | 第42-43页 |
2 三消 | 第43页 |
3 消肾(肾消)、下消 | 第43页 |
4 其它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相关概念证治方药源流及发展考辨小结 | 第44-47页 |
1 源于《内经》 | 第44页 |
2 拓展于汉唐 | 第44页 |
3 成熟于宋金元 | 第44-45页 |
4 明清的完善发展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 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第47-91页 |
第一节 统计学的应用 | 第47-48页 |
1 中医文献研究中的统计学应用概况 | 第47页 |
2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第48-85页 |
1 古代消渴病肾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第48-76页 |
2 现代糖尿病肾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第76-85页 |
第三节 导师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病例 | 第85-91页 |
1 经方的特点 | 第85页 |
2 经方临床应用现状 | 第85-86页 |
3 经方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现代应用情况 | 第86页 |
4 导师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病例举要 | 第86-91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91-103页 |
第一节 中医相关概念的探讨 | 第91-92页 |
1 概念的辨析 | 第91页 |
2 中医病名命名的探讨 | 第91-92页 |
第二节 古今方药应用规律的探讨 | 第92-98页 |
1 三消分型论治的形成与完善 | 第92页 |
2 不同历史时期方药使用特点比较的探讨 | 第92-93页 |
3 药物性味结果的提示 | 第93-94页 |
4 药物归经统计结果的分析 | 第94页 |
5 统计学聚类分析结果的归类 | 第94-95页 |
6 本研究中有关糖尿病肾病的探讨 | 第95-96页 |
7 研究中证治规律的提示 | 第96-98页 |
第三节 导师相关的糖尿病肾病方药证治研讨分析 | 第98-101页 |
1 导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述要 | 第98-100页 |
2 结合导师临床实践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的思考 | 第100-101页 |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方药证治研究编后余感 | 第101-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附表:缩略词表 | 第112-113页 |
博士研究生学术参与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