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0-12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2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四、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部分 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和应用领域第14-30页
 一、概念界定第14-20页
  (一) 绩效第14-16页
  (二) 绩效系统第16-17页
  (三) 绩效技术第17-18页
  (四) 绩效技术的特征第18-20页
 二、绩效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一) 系统论第20页
  (二) 行为科学第20-21页
  (三) 认知科学第21页
  (四) 人力资本论第21-22页
 三、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分析第22-23页
  (一) 教育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第22页
  (二) 教育技术的应用性研究第22-23页
 四、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第23-24页
  (一) 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所具有的共同点第23-24页
  (二) 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不同所在第24页
 五、绩效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启示第24-26页
  (一) 系统方法由理论走向实践第24-25页
  (二) 从注重成本–效益来优化教育第25-26页
  (三) 过程与结果互不偏废的评价方法第26页
  (四) 拓展其研究和实践领域第26页
 六、绩效技术应用于教育组织的可行性分析第26-30页
  (一) 人性关怀是绩效技术的精神所在第26-27页
  (二)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不同所在第27页
  (三) 信息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第27-29页
  (四) 由AECT04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融合发展走向第29页
  (五) 从信息化教育所追求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的思想可以看出用绩效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益并没有违背教学规律第29-30页
第三部分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43页
 一、概念界定第30-32页
  (一) 教师专业化第30-31页
  (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1-32页
 二、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第32-39页
  (一)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第32-36页
  (二)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分析第36-39页
 三、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中小学教师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第39-41页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第40-41页
  (二) 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第41页
 四、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第41-43页
  (一) 解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41页
  (二) 剖析人的主体能动性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第41-42页
  (三)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是教师个人和教育组织的共同需要第42-43页
第四部分 用非教学手段解决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绩效问题第43-53页
 一、教育借鉴企业的经验——从单纯的培训向绩效技术转变第43-45页
  (一) 反思培训的局限性第43-44页
  (二) 非教学手段对教学手段的支持第44-45页
 二、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模型的建构第45-49页
  (一) 绩效分析第45-46页
  (二) 原因分析第46-47页
  (三) 选择和设计干预措施第47-48页
  (四) 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第48-49页
  (五) 绩效评价第49页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绩效改进建议第49-53页
  (一) 教育行政领导的介入和支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绩效改进的成败至关重要第49-50页
  (二) 改变“至上而下”的培训方式,让理论研究融入教学实践第50页
  (三) 尊重教学自由,使学校成为适宜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场所第50-51页
  (四) 完善学校管理机制,避免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第51页
  (五)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体现多元化的评价结果第51页
  (六) 绩效改进所引发的后果应该与组织的输入相一致,并且能够支持和强化正确的行为与绩效第51-52页
  (七)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制度改进与文化建设并重第52-53页
第五部分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第53-59页
 一、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概述第53-56页
  (一)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含义第53-54页
  (二)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特点第54-55页
  (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第55-56页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EPSS模型设计第56-59页
第六部分 结语第59-61页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9页
 二、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1第63-66页
附录2第66-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兰州段水体磷素(P)污染水平及其传输通量的研究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文献考辨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