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上的初民精神--略论中国原始岩画的生态美学内涵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上编 | 第9-30页 |
一 岩画的起源 | 第9-14页 |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 | 第9-10页 |
2、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 | 第10页 |
3、初民审美意识的萌生 | 第10-11页 |
4、原始的思维方式 | 第11-12页 |
5、原始的宗教观念 | 第12-14页 |
二 中国原始岩画的造型特征 | 第14-22页 |
1、简练的线条造型 | 第14-15页 |
2、以静画动的节奏感 | 第15-16页 |
3、“俯仰自得”的时空表现 | 第16-17页 |
4、灵活多变的组合原则 | 第17-19页 |
5、装饰性的形式趣味 | 第19-20页 |
6、整一性的艺术造型 | 第20-22页 |
三 中国原始岩画的艺术风格 | 第22-30页 |
1、强烈的生命意识 | 第22-24页 |
2、传神写意的艺术追求 | 第24-25页 |
3、神秘的象征意象 | 第25-27页 |
4、独具特色的人面像 | 第27-28页 |
5、富于韵味的圆 | 第28-30页 |
下编 | 第30-51页 |
一原始岩画与自然生态 | 第30-36页 |
1、岩画的开放性 | 第31-32页 |
2、岩画受自然光的影响 | 第32页 |
3、岩画色彩和质感的差异 | 第32-33页 |
4、岩画环境的生命情结 | 第33-36页 |
二 原始岩画与社会生态 | 第36-41页 |
1、实用与审美的同一性 | 第36-37页 |
2、初民群体意识的表达 | 第37-39页 |
3、有意味的形式 | 第39-41页 |
三 原始岩画与精神生态 | 第41-47页 |
1、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第41-42页 |
2、与动植物及大地母亲的共生感 | 第42-44页 |
3、天地人三元结构的自然观 | 第44-45页 |
4、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整体象征性 | 第45-47页 |
四 原始岩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 第47-51页 |
1、原始岩画的原生性 | 第47-48页 |
2、对原始艺术形式的借鉴 | 第48-49页 |
3、向原始精神的回归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