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导言 工力悉对的文坛双璧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相近的文学选择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共同的选材视角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人性批判:形象塑造的背后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含泪的微笑:悲喜剧的选择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同中有异的艺术 | 第16-29页 |
第一节 主观说明与客观呈现 | 第16-21页 |
第二节 高潮激化与高潮淡化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咄咄退人与含而不露 | 第23-27页 |
第四节 辛辣俏皮与温婉宽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成因及价值评估 | 第29-34页 |
第一节 身份、经历与人生姿态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家庭、性格及性别差异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审美效应 | 第32-34页 |
结语 喧嚣尘世中的深邃画卷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