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论文

点状念珠藻培养条件及其活性产物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念珠藻的研究概况第11-20页
     ·念珠藻的分类地位及生长环境第11-12页
     ·念珠藻的繁殖方式第12-13页
     ·念珠藻的营养组分第13-14页
     ·念珠藻多糖的利用价值第14-16页
       ·多糖的生物学活性第14页
       ·念珠藻多糖的应用第14-16页
     ·念珠藻蛋白的研究情况第16-17页
     ·念珠藻的培养条件第17-19页
     ·念珠藻的固氮行为第19页
     ·念珠藻的共生特性第19-20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点状念珠藻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3-31页
   ·前言第23-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藻种第24页
       ·培养基第24页
       ·药品与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页
       ·藻种培养第25页
       ·藻体生物量的测定第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实验样本的均匀设计第25-27页
     ·神经网络参数的选择第27页
     ·神经网络的建立第27-28页
     ·神经网络的测试第28-29页
     ·利用神经网络寻优第29页
   ·本章小节第29-31页
第3章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1-39页
   ·前言第31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藻种第31页
       ·培养基第31页
       ·药品与试剂第31-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藻种培养第32页
       ·念珠藻粗胞外多糖的制备第32-33页
       ·念珠藻多糖的纯化第33页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实验样本的均匀设计第33-35页
     ·神经网络参数的选择第35页
     ·神经网络的建立第35-36页
     ·神经网络的测试第36-37页
     ·利用神经网络寻优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第39-47页
   ·前言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实验材料第39页
       ·藻种第39页
       ·念珠藻培养液第39页
       ·念珠藻多糖第39页
       ·培养基第39页
     ·主要药品第39-40页
     ·主要试剂第40页
     ·主要仪器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念珠藻胞外多糖粗品提取工艺流程第40页
       ·念珠藻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第40-41页
       ·念珠藻胞外多糖粗品的纯化第41页
       ·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第41页
       ·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的测定第41页
       ·抗羟自由基(OH~-)能力的测定第41页
       ·亚油酸自动氧化抑制试验(FOX化验)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总抗氧化能力第42-43页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第43-44页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第44-45页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对亚油酸自动氧化的抑制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与醇提物的抑菌作用第47-53页
   ·前言第47页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实验材料第47-48页
       ·藻粉第47页
       ·实验菌株第47-48页
       ·培养基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待测物的制备第48页
     ·供试菌悬液的制备第48页
     ·双层平板牛津杯法测抑菌圈第48-49页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1页
     ·抑菌圈的测定第49-50页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第50-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点状念珠藻各蛋白组分对癌细胞HL60和K562的抑制作用第53-61页
   ·前言第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53-54页
     ·主要仪器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56页
       ·试剂的配制第54-55页
       ·点状念珠藻蛋白粗提液的制备第55页
       ·点状念珠藻蛋白的柱层析分离纯化第55-56页
       ·细胞培养第56页
       ·抗肿瘤活性的测定(MTT法)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结果第56-57页
     ·各蛋白组分的MTT结果第57-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叠加突变改善扩展青霉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下一篇:黑曲霉SL2-111β-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