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生活状况论文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2页
   ·研究的意义第9-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9页
   ·境外研究动态第12-16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6-19页
 3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9-20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19页
   ·多学科综合研究第19页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19页
   ·文献回顾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第19-20页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第20-33页
 1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第20-21页
   ·农民工的概念界定第20页
   ·农民工市民化的涵义第20-21页
 2 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第21-23页
   ·1979年—1988年:"盲流"——农民工的出现第21-22页
   ·1989—1994年:民工潮的冲击第22页
   ·1995—1999年:较为平稳的大规模流动第22页
   ·新世纪以来:有序的合理流动第22-23页
 3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分析第23-27页
   ·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23-24页
   ·城市综合实力的增长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24-26页
   ·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其市民化提供了智力基础第26-27页
 4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分析第27-33页
   ·量的分析第27-29页
   ·质的分析第29-33页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倾向分析第33-42页
 1 农民工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第33-37页
   ·城市的拉力和推力因素影响第33-35页
   ·农村的拉力和推力因素影响第35-37页
 2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倾向分析第37-42页
   ·城乡收入差异对市民化意愿倾向的影响第38-39页
   ·受教育程度与市民化意愿倾向关系密切第39-40页
   ·年龄大小与市民化意愿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第40页
   ·社会交往情况与市民化意愿倾向存在正相关关系第40-42页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因素第42-50页
 1 农民工市民化的外部障碍因素第42-47页
   ·思想观念障碍第42页
   ·政策制度障碍第42-47页
   ·定居成本障碍第47页
 2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部障碍因素第47-50页
   ·自身素质束缚第47-48页
   ·心理素质障碍第48-50页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选择第50-60页
 1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第50-52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第50页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第50-51页
   ·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各群体间的沟通与理解第51页
   ·确定适宜的、动态的市民化标准第51-52页
 2 推动制度创新,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第52-55页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障碍第52-53页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第53-54页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第54页
   ·改革土地制度,解决好农民工与土地的"脐带"关系第54-55页
 3 重视教育培训,为农民工市民化增添素质动力第55-58页
   ·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内容第56页
   ·完善多渠道的教育培训资金筹措机制第56-57页
   ·创新合理的教育培训形式第57-58页
 4 探索农民工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经济基础第58-60页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农民工收入增加第58页
   ·切实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第58-60页
结论及建议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 农民工市民化调查问卷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热弹性三维通解及其应用
下一篇:6Sigma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