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客车试验及镍氢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混合动力汽车产生的背景 | 第8-9页 |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 第9页 |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现状 | 第9-10页 |
·车载动力电池技术 | 第10-13页 |
·车载动力电池概述 | 第10-11页 |
·车载镍氢蓄电池发展现状 | 第11页 |
·车载镍氢电池电化学原理 | 第11-13页 |
·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难点和重点 | 第15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理论研究 | 第17-27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 第17页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 | 第17-21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方程 | 第17-19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 | 第19-20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理论计算 | 第20-21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混合动力车经济性分析原则 | 第21-22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分析方法 | 第22页 |
·电机当量油耗的分析计算 | 第22-23页 |
·混合动力汽车油耗计算 | 第23-25页 |
·整车经济性评价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方案研究 | 第27-34页 |
·试验目的 | 第27-28页 |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重要性 | 第27页 |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目的 | 第27-28页 |
·汽车性能的评价方法与试验分类 | 第28-29页 |
·汽车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汽车性能试验分类 | 第29页 |
·试验准备 | 第29-30页 |
·试验车型 | 第29页 |
·试验条件 | 第29-30页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混合动力汽车油耗测量方案的确定 | 第30页 |
·试验内容确定 | 第30-33页 |
·整车技术参数测量 | 第30页 |
·动力性试验 | 第30-31页 |
·经济性试验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CA6110HEV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47页 |
·动力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经济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44页 |
·等速油耗分析 | 第36-38页 |
·城市公交工况试验油耗分析 | 第38-42页 |
·试验工况的改进 | 第42-43页 |
·运用经济性油耗分析理论的分析 | 第43-44页 |
·车载电池工况运行及工况环境分析 | 第44-46页 |
·车载电池工况运行分析 | 第44-45页 |
·车载电池运行环境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镍氢电池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7-62页 |
·镍氢电池模型 | 第47-50页 |
·电池等效电路 | 第47页 |
·电池内阻 | 第47-48页 |
·电池电容量 | 第48-50页 |
·电池荷电状态 | 第50页 |
·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 | 第50-51页 |
·镍氢电池的性能与温度及自放电的关系 | 第51-53页 |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电池自放电对SOC的影响 | 第52-53页 |
·镍氢电池的性能与老化和循环次数的关系 | 第53页 |
·电池组SOC测量的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 | 第53-57页 |
·电池组SOC的数学分布 | 第54页 |
·单组SOC的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电池组SOC的确定 | 第56-57页 |
·误差分析 | 第57页 |
·电池组故障动态诊断方法 | 第57-59页 |
·电池热平衡管理原理 | 第59-61页 |
·电池热平衡管理思想综述 | 第59-60页 |
·电池热平衡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 第62-73页 |
·电池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 第62-64页 |
·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64-72页 |
·被测电池选择开关 | 第64-66页 |
·电压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66-70页 |
·电流采集单元 | 第70页 |
·温度采样单元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摘要 | 第78-80页 |
ABSTRACT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