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12页 |
·健康监测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结构健康监测中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第13-14页 |
·损伤检测 | 第14-17页 |
·局部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整体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的主要目的与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辨识方法 | 第19-30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广义卡尔曼滤波 | 第20-23页 |
·广义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20-22页 |
·广义卡尔曼滤波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 第23-29页 |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产生 | 第23-24页 |
·自适应卡尔曼追踪技术 | 第24-29页 |
·自适应因子矩阵的确定 | 第25-27页 |
·自适应追踪技术的实现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仿真结构的损伤识别 | 第30-42页 |
·引言 | 第30页 |
·单自由度线性结构系统仿真 | 第30-33页 |
·仿真模型 | 第30-31页 |
·广义卡尔曼滤波辨识结果 | 第31-32页 |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辨识结果 | 第32-33页 |
·单自由度迟滞非线性结构系统仿真 | 第33-36页 |
·两自由度迟滞非线性结构系统仿真 | 第36-38页 |
·五自由度线性结构系统仿真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构的损伤识别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目的 | 第42页 |
·实验结构模型及仪器设备 | 第42-44页 |
·实验模型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过程概述 | 第44页 |
·刚度元件装置的设计 | 第44-46页 |
·刚度元件装置的提出 | 第44-45页 |
·刚度元件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64页 |
·模型顶层施加白噪声力激励 | 第47-56页 |
·无损伤模型结构 | 第47-48页 |
·模型第一层发生损伤 | 第48-51页 |
·模型第二层发生损伤 | 第51-54页 |
·模型第一层和第二层发生损伤 | 第54-56页 |
·模型基础施加El Centro 地震波激励 | 第56-61页 |
·模型第一层发生损伤 | 第56-59页 |
·模型第二层发生损伤 | 第59-61页 |
·模型基础施加Kobe 地震波激励 | 第61-64页 |
·模型第一层发生损伤 | 第61-63页 |
·模型第二层发生损伤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