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吕叔湘生平事迹 | 第7-8页 |
二、吕叔湘的语言教育观 | 第8-9页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价值观及其思考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价值观 | 第11-14页 |
一、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日常生活应用的需要 | 第12-13页 |
三、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对吕叔湘语言教育价值观的思考 | 第14-17页 |
思考一: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 第14-15页 |
思考二:对语文教学效率观的思考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目的观及其思考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目的观 | 第17-20页 |
一、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 第17-19页 |
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 第19页 |
三、发展思维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思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内容观及其思考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内容观 | 第22-33页 |
一、语音教育 | 第22-23页 |
二、文字教育 | 第23-25页 |
三、语汇教育 | 第25页 |
四、语法教育 | 第25-28页 |
五、口语训练 | 第28-29页 |
六、阅读教育 | 第29-31页 |
七、写作教育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由吕氏语言教育的内容观引发的思考 | 第33-36页 |
思考一:语文知识体系的系统与模糊 | 第33-34页 |
思考二:儿童应尽早进行语言教育 | 第34页 |
思考三:破解写作教学之难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教学观及其思考 | 第36-47页 |
第一节 吕叔湘语言教育的教学观 | 第36-44页 |
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 第36-37页 |
二、语言和文字并重 | 第37-38页 |
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 第38-39页 |
四、教是为了不教 | 第39-42页 |
五、重技能而非知识 | 第42-43页 |
六、培养语感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对吕氏教学法的思考 | 第44-47页 |
思考一:语言与文字并重的现实意义 | 第44-45页 |
思考二:语文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 | 第45页 |
思考三:新课改也需要讲语法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教材观及其思考 | 第47-54页 |
第一节 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教材观 | 第47-51页 |
一、教材的编写方式 | 第47-49页 |
二、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对吕氏语言教育的教材观的思考 | 第51-54页 |
思考一:教材编写方式——一个无需再争论的话题 | 第51-52页 |
思考二:教材多样化——一个悬而未决的现实问题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7页 |
一、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54-55页 |
二、局限性及其分析 | 第55-57页 |
参考书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